马云飞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永别了,武器》生态批评英美文学房子哈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龙岩学院学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陇东学院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美文学课程设计创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王璇 马云飞 詹芸芸 
福建省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探究(课题编号:2022-13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英美文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编号:JZ190088)”。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课程的重要培养目标。基于思辨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重设课程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进行英美文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创新;采用思辨教学法,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
关键词: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维 英美文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保罗·哈丁的小说《埃伦》中房子的失独内涵
《龙岩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马云飞 
美国当代作家保罗·哈丁在其小说《埃伦》中探寻了房子的空间内涵与失独主题的关联。主人公遭遇失独后拒绝房子的叙事构建起房子与家族传统记忆、社会属性缺失、生活角色扮演以及人生如旅如梦的空间蕴涵;守望兴趣、复归自我和寄情哲思...
关键词:保罗·哈丁 《埃伦》 房子 失独内涵 
追忆与反思:小说《修补匠》的空间情感叙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马云飞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项目“保罗·哈丁小说的社会伦理学研究”(JAS150568)。
《修补匠》承载着克罗斯比家族在新英格兰西海湾的家园建设和生活的时代印记及心路历程。以主人公乔治临死前幻想自己亲手建造并差点因此丧命的地理空间“房子”坍塌开始,围绕着三代人对房子的不同理解与反思,哈丁以记忆为载体,房子为媒...
关键词:保罗·哈丁 《修补匠》 空间 房子 
《基列家书》死亡意识下老父幼子型家庭伦理叙事
《龙岩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84-91,共8页马云飞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玛里琳·鲁宾逊小说的社会伦理学研究”(FJ2016B186)
玛丽莲·罗宾逊的代表作品《基列家书》以优美的家书式叙述和人性化的过往回忆探讨了主人公死亡意识下的家庭伦理问题,揭示了埃姆斯死亡威胁下面临的伦理身份选择窘境,阐述了老父亲对幼子的养教伦理实践,即教导孩子做到胸怀信仰、知行合...
关键词:玛丽莲·罗宾逊 《基列家书》 死亡意识 家庭伦理 
《围城》中身体—情感语言转隐喻解读被引量:2
《龙岩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14-119,共6页邱艳芳 马云飞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概念隐喻与转喻语篇的动态识别机制探究--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JAS160523)
身体—情感转隐喻是身体—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是由身体内外部位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构成的语言表达。《围城》中大量的心理情感表达主要是借助描写人物外部身体部位的行为和内部器官的状态,通过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得以实现的。通过分...
关键词:情感 概念转喻 概念隐喻 《围城》 
“间性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反思被引量:1
《陇东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43-46,共4页马云飞 
高校转型发展对英语专业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使《英美文学》的教学与实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了新课题。文学作品蕴涵着作家对本国文化的反思与再认识。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师应加大"间性"等现代哲学理论的学习与...
关键词:“间性理论” 《英美文学》 文化比较 转型发展 
《老人与海》中人地位的生态伦理阐释被引量: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6期71-75,共5页马云飞 
通过对《老人与海》中老人海上捕鱼生活的回顾及反思的具体分析,指出生态批评的提出与后续推进必须考虑人的正当需求,忽视人的发展谈生态批评是伪生态的表现,同时指出《老人与海》仅体现生态批评的前奏。作品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关键词:《老人与海》 人的地位 生态批评 敬畏生命 
从索尔·贝娄作品看其伦理观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马云飞 
贝娄作品的伦理观有如下特点:他对伦理的认识是内在与超越的合一。一方面具体化为内在矛盾的不断展开过程。推动其伦理观不断变化的动力是犹太人在"异域"文化中所遭遇的"生存实践"困境,即同化和反同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他的视野没有局...
关键词:生存实践 伦理结构 文化伦理 索尔·贝娄 
于连·索黑尔的交往与越界——《红与黑》主题再分析
《龙岩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02-107,118,共7页马云飞 
《红与黑》的创作显示了司汤达对交往辩证法的深刻掌握。交往辩证法要求,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交往自由的实现,它是欲望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合一:前者要求交往自由的实现;后者阐明落后的交往模式必然被先进的交往模式所取代。只有...
关键词:《红与黑》 于连·索黑尔 交往 越界 
《永别了,武器》的颜色词文化学解读被引量:2
《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64-68,76,共6页马云飞 
《永别了,武器》中蕴涵着丰富的基督教文化内涵,也体现于对颜色词的使用。研究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它们与基督教文化的联系,探讨海明威借助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而展现出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和社会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明威基督教文化...
关键词:颜色 《永别了 武器》 颜色词 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