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

作品数:92被引量:30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华简楚文字古文字汉字汉字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楚帛书的图文结构与神话叙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6期5-18,231,共15页李守奎 胡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04);古文字工程规划项目(G1450);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23THZW)。
楚帛书图文并茂,文字散布多处,蕴含着神话与天文历法等丰富内容,中间两篇完整的篇章叙事诡谲,行款上下互倒。楚帛书出土80多年来,虽然中外研究成果极其丰厚,但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对甲、乙、丙三篇之间文义联系与整体图文结构的理解...
关键词:楚文字研究 楚帛书 图文结构 神话叙事 理岁 天地四时十二月运行图 
文通字顺的西周康王之诰命——大盂鼎铭文新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李守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楚文字综合整理与楚文字学的构建”(18ZDA304);古文字工程(2021—2025)规划项目“汉字文化传承与传播基地建设”(G1814)。
大盂鼎铭是西周早期唯一接近三百字的完整长篇铭文,内容丰富,堪比《尚书》中的一篇周诰。周诰佶屈聱牙,向来难读。大盂鼎的文字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铭文虽然大致可通,但其中有多处依旧不顺,学者多有争议。本文着眼全篇,从用字、构词、...
关键词:大盂鼎 西周 诰命仪节 虚词用字 
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被引量:5
《求是》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李守奎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文明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连续性,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文明为什么会如此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但汉字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素之一。汉字源远流长...
关键词:文明传承 泱泱中华 文字体系 表意文字 中华文明 汉字 连续性 核心因素 
论记号字在汉字学中的定位及其理论意义被引量:1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3期3-23,124,共22页李守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04);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G1814)的阶段性成果。
记号字很早就被认识到,但在汉字中的位置以及对于汉字研究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汉字系统中记号字与表意字、表音字、意音字是其基本类型。记号字是贯穿汉字发展始终的文字类型,在汉字发展中不断强化,逐渐居于主流地位。汉字正字呈...
关键词:汉字理论 记号字 汉字基本类型 汉字教学 
楚帛书乙篇的文本复原与文字辨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4期223-223,共1页李守奎 
楚帛书出土80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不。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对文本的行款、字数、句读、段落结构、篇题主旨等各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帛书文本中残缺情况不明、残缺字不识。通过对帛书乙篇文义、句式...
关键词:楚帛书 综合考察 段落结构 研究成果 
楚帛书乙篇的文本复原与文字辨释被引量: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2期149-163,238,共16页李守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ZDI135-88);古文字工程规划项目(G1450)。
楚帛书出土80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不辍。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对文本的行款、字数、句读、段落结构、篇题主旨等各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帛书文本中残缺情况不明、残缺字不识。通过对帛书乙篇文义、句...
关键词:楚帛书 行款 残漶字辨认 缺字拟补 帛书乙篇题 
汉字阐释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期73-74,共2页李守奎 
汉字研究萌芽于汉字阐释。《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解析“武”字,表达其对武德的理解。古文字中,“武”字由“止”与“戈”两部分构成,在古汉语中,“止”的常用义是停止、阻止等,“戈”是兵器,“止戈”就成了阻止动武。楚庄王“止...
关键词:汉字研究 汉字阐释 春秋时期 古文字 战国时期 《左传》 止戈为武 常用义 
古文字视野下的《说文解字》被引量:2
《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5期92-102,共11页李守奎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汉字文化传承与传播基地建设”(G1814);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9年度重点项目“汉字阐释的理论构建与汉字文化普及”(ZDI135-88)阶段性成果。
《说文》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今一大课题。《说文》是汉代汉字研究之集大成者,是传统汉字学创始之作,历史上利用与研究都很充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问,在当今古文字视野下,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说...
关键词:古文字 《说文解字》 传承与创新 
汉字阐释的传承与创新被引量:1
《汉字汉语研究》2022年第3期3-16,125,共15页李守奎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汉字文化传承与传播基地”和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9年度重点项目“汉字阐释的理论构建与汉字文化普及”(ZD135-88)的阶段性成果。
以《说文》为代表的传统汉字阐释兴盛一千多年,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理论的输入,汉字研究的学科分化,汉字阐释由于社会需求不足与未能学科化等原因逐渐衰微。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阐释的社会需求、学术条件、研究队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词:汉字阐释 汉字六相 阐释内容 阐释方法 
从观念出发与从材料出发的汉字阐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2期136-137,共2页李守奎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具有更多的功能。汉字构形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可以从构形、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阐释。汉字阐释是汉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识字应用、疑难字考释有所不同。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是识字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目...
关键词:汉字研究 汉字构形 识字 历史演变 教学的核心 文化内涵 首要目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