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福安

作品数:1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深圳外国语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语文味选修教材访谈高中生教学法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学习》《星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核·舟
《星星》2015年第4期141-141,共1页葛福安 
被一个叫王叔远的人 置于粗粝的一双手之间 置于尖利的几把刀之下 以核为舟
关键词: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无法绕开“材料”的写作——关于材料作文写作的问答被引量:1
《语文月刊》2015年第2期4-7,共4页葛福安 
新材料作文自实施以来,各种相关的理论与分析不断丰厚。本刊去年第11期刊发了三篇关于新材料作文探讨的文章,引起广大读者的讨论热情,相关的投稿如潮水般涌来。为了感谢广大读者对讨论的支持,今期再刊发三篇相关文章,这些文章都是...
关键词:材料作文 作文写作 问答 现实针对性 文章 新材料 读者 
《听听那冷雨》中无法绕过的“政治气息”
《语文学习》2014年第10期48-51,共4页葛福安 
一 写这样一篇文章,笔者并非想涉及余光中先生的“政治倾向”,而是缘于两点,一是教材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如笔者所用的粤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编者在正文之前的简单解读的文字中,把《听听那冷雨》看成“一篇情致横生、轻灵...
关键词:《听听那冷雨》 政治倾向 中国现代散文 选修教材 抒情散文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余光中 
不曾熄灭的记忆
《语文月刊》2014年第8期58-59,共2页刘国舜 葛福安 
曾经,有一种回忆,早已泛黄,却让人忍不住地翻看;曾经,有一份骄傲,深埋相册,却在被拿出来的时候让人再次昂首;曾经,有一个画面,家人围坐,细数着手中一张又一张的珍惜。烛火般的柔和温暖着这个时代的人们。
关键词:高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怀念老规矩
《语文月刊》2014年第8期59-60,共2页韩涛 葛福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过年时的规矩最多,平日在深圳过年,母亲在除夕早上就开始念叨过年的各种“繁文缛节”。不准说不吉利的话,要穿红衣服,不准偷吃桌上的东西。小时候望着桌上的大鱼大肉,看着母亲闭着眼供奉时的场景也只是感到...
关键词:怀念 过年 母亲 供奉 
戴着镣铐飞翔
《语文月刊》2014年第8期60-61,共2页刘昱希 葛福安 
自由,从古至今便是众人苦苦追寻的宝物,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感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由此可见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但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自由 裴多菲 匈牙利 
什么是不朽
《语文月刊》2014年第8期61-61,共1页吴文婧 葛福安 
永远不会腐朽,不会褪色,保持着最初那样美丽的容颜,这是我们心中承认的不朽,可是想象中的不朽,到底会是什么?
关键词:高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什么让你“模糊”,什么让你“清晰”
《语文月刊》2014年第8期63-64,共2页葛福安 
看过《开国大典》,记得毛泽东的那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得益于当今的科技,看到的是彩色,是唐国强健康自信的脸。但在彩色的镜头中,却夹有一段黑白胶片,那是当年的纪录片,是伟人领着他的团队登上城楼的时刻。如果没有这...
关键词:模糊 清晰 《开国大典》 唐国强 中国人民 黑白胶片 “出彩” 毛泽东 
接地气的作文题何以反被“吐槽”
《语文月刊》2014年第5期77-80,共4页葛福安 
很多新材料作文都关注社会现实,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接地气”。例如广州2014年“一模”作文题——对涂鸦校服的看法。广州调研考试作文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还有2013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同学关系和江西卷的“中学生有三怕”...
关键词:作文题 接地 社会现实 材料作文 社会实践 调研考试 同学关系 贴近学生 
关于语文味教学法的访谈(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11期10-12,共3页葛福安 程少堂 
五、语文味教学法不是搞死语文的教学法。而是搞活语文、解放语文的教学法 葛:现在语文味教学法也正式提出了,操作步骤也变得明晰了,但这个步骤是固定的吗?或者像有些人所质疑的:所有语文课都要这样上吗?程:天下哪有绝对固定的东...
关键词:语文课 教学法 操作步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