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作品数:25被引量:9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符号学分析符号学超语言高语境文化跨文化传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记者》《新闻大学》《新闻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舆情的符号化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李红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D23CMK02)。
网络舆情实际上是一种符号化实践,其符号逻辑反映着深层社会脉络。它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导致了公众内涵的变化、公私领域的混淆、后现代话语的弥漫、舆论的可见性等全新的舆论格局。它会导致论辩基础丧失、意识形态风险加剧、民意基...
关键词:网络舆情 符号化治理 意识形态 
能人转译:“数商兴农”的媒介技术红利分配机制
《传媒观察》2024年第10期53-67,共15页李红 刘慧钰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D23CMK02);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提升路径策略研究——基于广州市人大履职实践的考察”(2023GZYB36)的研究成果。
本文在“技术红利”的概念视角下,通过深度访谈、扎根理论等多元质化方法,关注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技术红利为何以及如何经由能人实现再分配。研究通过编码提炼出“资金-媒介-规模的结构化困境”与“技术红利的转译式分配”两个核心范畴:...
关键词:乡村振兴 数商兴农 技术红利 转译 
关系研究与本土传播:一种媒介化的视野被引量:4
《中州学刊》2024年第3期169-176,共8页李红 刘慧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舆情治理的符号化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2018XXW014);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JDGTT202124)。
“关系”概念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理论成果,它与传播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可以援用到传播学研究中。媒介作为基础设施可被视为关系研究的关键变量,以填补既有研究的缺失。在中国,关系并非一个本质化的概念,而是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关系研究 媒介化 本土化 
作为媒介的汉字:媒介环境学派的汉字观及其反思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李红 叶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网络舆情治理的符号化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2018XXW014)。
在媒介环境学派看来,文字也是一种媒介。在其字母表效应的讨论中,汉字总是作为一个比较对象而出现。通过对其散落各处的汉字观点的梳理,试图建构出一个作为媒介的汉字的讨论框架。在媒介环境学派看来,汉字具有深刻的符号性和物质性特征...
关键词:媒介环境学派 字母表效应 汉字 象思维 
环境议题的符号化治理:理论与路径被引量:1
《新闻界》2022年第10期33-41,51,共10页李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网络舆情治理的符号化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2018XXW014)。
环境问题不仅事关自然,同时也涉及观念和社会。符号能够表征自然,传播观念,解决冲突。符号表征能处理环境识别问题,符号修辞能处理环境争议问题,符号话语能处理环境权力问题。据此,环境议题的符号化治理即是通过正名以处理环境公共性问...
关键词:环境议题 元治理 元符号 符号化治理 
理解高语境文化:中国传播观念的超语言逻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4期161-162,共2页李红 
霍尔(Edward T.Hall)曾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大多数信息或存在于物质环境中,或内化在人的身上;需要经过编码的、显性的、传输出来的信息却非常之小”。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其传播严...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 传播观念 低语境文化 语言逻辑 文化反思 霍尔 
“社”与“会”:从精神信仰到俗世交往被引量:1
《青年记者》2022年第16期66-71,共6页李红 
“社”的汉字本意是土地崇拜,具有一种神圣性,侧重精神连接的关系;“会”指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的聚合。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是一个复合词,它是“社”与“会”的结合。社会一方面靠物理或技术连接,另一方面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凝...
关键词:社会 社恐 社死 社交 
理解高语境文化:中国传播观念的超语言逻辑被引量:12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97-104,共8页李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治理的符号化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2018XXW01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化通常被视为“高语境文化”,其传播问题不仅依赖于语言编码,而且总在追寻超语言的语境部分。本研究在反思跨文化研究长于“社会事实”描述的基础之上,尝试以“语言”为中心,在宏观的思想史、汉语思维以及身心实践三个维度把握中...
关键词:中国传播观念 语言学 跨文化传播 
图像中的国家形象:基于视觉框架的考察被引量:7
《新闻大学》2022年第3期22-32,117,118,共13页李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7ZDA290)。
图像中的国家形象研究呼唤一种交流的视野,如此才能克服其中的乌托邦化和意识形态化问题。图像通常是通过“视觉”获得其表意的“形式”而实现交流的,其核心作用机制即为视觉框架。图像中国家形象的视觉框架分析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首...
关键词:国家形象 视觉框架 意识形态 视觉修辞 
以“商”为媒:从沟通看商业
《青年记者》2022年第6期64-69,共6页郑宇丹 李红 
“商”字兼具了商业、沟通以及计算之意。它是社会的神经网络,连接着交通、地域、时代、精神、文化、科学、身份等要素,成为其中的DNA密码。解剖“商”字,就是解剖一段历史,解剖一种精神,解剖一种思维。“商”让遥远的不再遥远,边缘的...
关键词:沟通 商业 身份 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