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军

作品数:43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绍兴市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老师《祝福》祥林嫂问题生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语文教学通讯》《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因文生事:《水浒传》创作的“锦心绣口”--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33期62-64,共3页朱水军 
“因文生事”是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基本方法,文章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通过分析人物、场所、环境和细节,详尽阐述了“因文生事”在林冲性格转变过程中的成功运用。
关键词:《水浒传》 因文生事 林冲 逼上梁山 
基于“求真”的随笔写作——兼论随笔写作遵循的原则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5期65-67,共3页朱水军 
基于"求真"的随笔写作,强调要在认清随笔本质和价值的前提下,坚持"真实的写作",并通过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格情操。它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反映真实的生活、锤炼真美的表达和展现真切的自我。
关键词:随笔 真写作 健康的生命 
从柔石的原名说起——兼析鲁迅的曲笔深意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朱水军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说柔石原名为"赵平复",对"赵平福"之本名避而不谈,其用意在于借柔石原名的曲笔表述,既赞柔石借名寄志有"少雄"之才,又讽当时社会的封建迷信思想之重;同时希望有更多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们,能像"平...
关键词:曲笔 救世情怀 
好一片永远常春的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主旨解读综述与再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8年第10期48-50,共3页朱水军 
透过对《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人性说""信念说""艺术说"三重表层的主题分析,在深入解读文本和考据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批判说"这一新的主旨解读。以审视的方式、批判的态度进行"含泪的微笑的"社会批判,并给以"鲁迅式"的救赎。
关键词:批判说 主旨解读 “鲁迅式”救赎 
红花还需绿叶衬——刍议《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小女孩”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年第11期59-61,共3页朱水军 
《礼拜二午睡时刻》(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小说欣赏》)是拉美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一篇小说。此文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节制胜于放纵。作为“小偷”的“母亲”,其情感因种种原因而被压抑得异乎寻...
关键词:午睡 礼拜 人民教育出版社 女孩 绿叶 红花 著名作家 小说欣赏 
有趣,还是有益,这是个问题——对语文学科选修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朱水军 
在我看来,语文选修课开什么,教什么,这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但现实看来却似乎有些问题。因为事实是,我们可能拘于对选修课的片面理解甚或基于一种排斥心态,思想意识上或多或少地对其有些狭隘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认为选修课无非是改变...
关键词:语文学科 选修课 课程开发 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 形式和内容 思想意识 课程结构 
指向于文本解读的随笔写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7期78-78,共1页朱水军 
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随笔写作展开了一些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本解读 随笔写作 
究竟是谁砸碎了清兵卫的葫芦?——《清兵卫与葫芦》主旨新解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朱水军 
人教版选修模块《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选用了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关于此文的主题,配套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2月第2版)第84页中有如下论述:
关键词:葫芦 《教师教学用书》 小说欣赏 2007年 志贺直哉 选修模块 人教版 
拿什么拯救你——关于《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小偷”的道德评判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2年第9期37-39,共3页朱水军 
在这个社会里,只要一提到“小偷”,人们大都会报以憎恶的态度和鄙视的眼光。是的,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在任何年代的道德审判席上,“小偷”这一身份都不具有道德优势和悲悯价值,而只能是一个被审判被歧视的角色。
关键词:道德评判 小偷 午睡 礼拜 道德优势 审判席 大都会 
从祥林嫂的“死”看礼教思想的荒谬性——兼析《祝福》的主题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2年第2期22-23,共2页朱水军 
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在其《杂文家鲁迅和小说家鲁迅》(见《名作欣赏》2009年第4、5、11期)一文中,将鲁迅在其小说中写人的死亡归纳为八种,认为祥林嫂的死亡是最为精致深邃的一种。孙先生指出。鲁迅不但善于写喜剧性的死亡,如阿...
关键词:祥林嫂 《祝福》 礼教思想 荒谬性 “死” 《名作欣赏》 2009年 福建师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