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作品数:16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译述风尚晚清翻译晚清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研究》《教育文化论坛》《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林纾的翻译》理论导言的修改对“化境论”译学思想的影响--以新籍版本学为视角
《外语研究》2024年第6期20-28,F0003,共10页李寄 
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引领工程重大研究专项资助项目“中国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评价研究”(编号:202430056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首先简明陈述了新籍版本学的要义,为论析《林纾的翻译》版本嬗变及其理论导言文稿的修改提供理论视角。其次,挑选了5个最重要的版本,对它们的基本情况作了概要说明。再次,以文稿的增补、删节、改动、注释调整为正文,集中论析了文稿...
关键词: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 化境论 文稿修改 新籍版本学 
钱钟书“化境”论之“媒”字的当代训释——兼论《林纾的翻译》有关的亮点和盲点被引量:2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22年第2期228-239,共12页李寄 
钱钟书的“化境”论体大虑深,“化”“媒”“诱”“讹”等关键字意蕴十分丰富,对它们分别进行深度诠释是深化“化境”论研究的可能路径之一。鉴于此,基于《林纾的翻译》的文本细读,本文对“媒”字进行了深度诠释。本文参照钱先生创辟的...
关键词:钱钟书 “化境”论 “媒” “一字训数词” 
从“静” 中用功转向“动”中用功——王阳明工夫之转向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1-15,共5页李寄 马寄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明代气化心学研究”(项目编号:19XZX005)。
王阳明工夫论经历了从“静”中用功到“动”中用功的演变。龙场悟道,阳明由“静”中用功优入圣域。龙场悟道后,阳明又两度以“静”相教。然而,由于“静坐”易滑向佛老,他对“静坐”开始持警惕的态度。基于此,阳明主张“事上磨”。“事...
关键词:“静”中用功 “动”中用功 “事上磨” 致良知 
九华悟道——论王阳明“致良知”的时间和机缘
《孔子研究》2017年第3期104-111,共8页李寄 
"致良知"是王阳明晚年为学宗旨。对于"致良知"的时间和机缘,学界只是笼统地声称其酝酿生成于宸濠、忠泰之变时期。通过对第一手资料——《江西诗》的爬梳和细读,我们发现"致良知"酝酿成熟于阳明第二次游历九华山期间。我们把阳明九华"...
关键词:王阳明 “致良知” 九华之旅 九华悟道 自信 
评朱寿桐先生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色和贡献
《文艺争鸣》2013年第11期75-83,共9页李寄 
朱寿桐先生的本业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因为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现代文学的触发和影响下诞生、发展、成熟的,朱先生的学术研究必然涉及中外文学的关系,也就是比较文学研究。回顾朱先生过去20多年的学术道路,不难发现朱先生之于比较...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 朱寿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研究 西方理论 学术道路 系统建构 文化研究 
“宝塔体”练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为例
《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132-134,共3页李寄 
"宝塔体"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游戏性文体,由于体现了中国文字、文学、文化的独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宝塔体"练习以"宝塔诗"为原型,不仅是汉字、词语,而且可以是语法、语用的有效教学工具。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宝塔体"练习具有较...
关键词:“宝塔体” 汉字 对外汉语教学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11年第4期98-102,共5页王云霞 李寄 
论文论述了傅雷后期(1949~1966)的翻译。在翻译路线上,傅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傅雷的后期翻译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制控。论文还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并进而探...
关键词:傅雷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身份 
鲁迅与《药用植物》的翻译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1期189-196,共8页李寄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翻译《药用植物》,体现了他对自然科学持续终身的重视。在鲁迅的翻译生涯中,《药用植物》并不突出,但却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鲁迅对中医及其整个传统文化的态度。同时,即便在这种药物学的翻译中,鲁迅特有的翻译理...
关键词:药用植物 鲁迅中医观 鲁迅翻译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0年第3期100-104,共5页王云霞 李寄 
在翻译路线上,傅雷的翻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他的后期翻译(1949-1966)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控制,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
关键词:傅雷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身份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09年第11期107-111,共5页谢忠明 李寄 
傅雷的职业翻译生涯始自1932年,翻译前后长达34年,以1949年为界可以很便当地分为前后两期。前后期刚好各17年。翻译路线与翻译文体的变化不仅与傅雷个人的翻译理念、审美趣味、心境和情绪有关,而且受到了其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
关键词:傅雷 后期翻译 心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