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云

作品数:16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钢琴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钢琴教学法勃拉姆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探索》《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师音乐表演钢琴专业的人才培养实例与思考
《北方音乐》2020年第16期123-124,共2页杨凌云 
论文以高师音乐表演钢琴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方向,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钢琴专业为实例,希望能为高师音乐表演钢琴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研究实例,并为相关的课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师音乐表演 钢琴专业 人才培养 
格拉那多斯钢琴曲《音乐会快板》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被引量:3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143,共5页杨凌云 
本文以西班牙作曲家恩里克.格拉那多斯的钢琴曲《音乐会快板》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旨在为格拉那多斯钢琴作品的研究领域提供一个分析实例,并为该作品的研究者和演奏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格拉那多斯 音乐会快板 西班牙音乐 主题 演奏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被引量: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34-135,138,共3页杨凌云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是他为钢琴而作的特性小品。该曲创作于1892年,其中包含了三首间奏曲,属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情绪。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洗炼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勃拉姆...
关键词:《间奏曲》 勃拉姆斯 情感表现 音乐分析 演奏 晚期作品 钢琴创作 悲观情绪 
勃拉姆斯双钢琴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的演奏被引量:2
《艺术探索》2010年第3期127-128,共2页杨凌云 
《海顿主题变奏曲》是勃拉姆斯于1873年所作的一首变奏曲,有管弦乐与双钢琴两种乐谱版本。本文对这部作品的双钢琴版本的演奏手法进行了探究,以寻求恰当地诠释该作品的演奏方式。
关键词:变奏曲 双钢琴 合作 精神内涵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法”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被引量:2
《音乐创作》2009年第5期172-174,共3页杨凌云 
本文强调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设置“钢琴教学法”这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钢琴演奏理论以及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 钢琴教学法课 教学实践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理念对儿童钢琴教学的启发
《乐器》2009年第8期62-64,共3页杨凌云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她所创立的独特幼儿教育方法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她创建的教育模式遍及了110多个国家,赢得了广泛地赞誉。
关键词:钢琴教学 教育理念 儿童 早期 诺贝尔和平奖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教育模式 
德彪西钢琴练习曲“为复合琶音而作”的演奏手法被引量:1
《艺术探索》2008年第3期92-94,共3页杨凌云 
德彪西创作的《12首钢琴练习曲》是带有印象主义音乐特点的优秀作品。其中的第十一首"为复合琶音而作"是德彪西为琶音在音乐上表现的可能性所创作的练习曲。德彪西在这首练习曲中,将具有印象主义特征的音响色彩与琶音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
关键词:练习曲 结构感 色彩感 踏板 
徐振民钢琴曲《唐人诗意两首》的分析与演奏提示被引量:5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7-89,共3页杨凌云 
本文以徐振民的钢琴曲《唐人诗意两首》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结构、调式和声、旋律形态及演奏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为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研究和演绎提供一个研究实例,并为该作品的演奏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徐振民 《唐人诗意两首》 音乐结构 调式 和声 钢琴演奏 
肖邦《bE大调夜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手法被引量:1
《艺术探索》2006年第5期62-64,共3页杨凌云 
《bE大调夜曲》(op.9 No.2)是肖邦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的'夜曲'之一.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乐曲进行剖析,并对其演奏手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夜曲 旋律 音乐性质 演奏手法 
钢琴的多种教学功能被引量:1
《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第4期27-28,共2页杨凌云 
关键词:教学功能 钢琴 审美能力 全体学生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方向 教学工具 音乐课堂 中小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