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作品数:65被引量:18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史研究书院科举元代陈白沙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与教学研究》《中国地方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对策看元代科举考生的学风追求--以《类编历举三场文选·壬集》为中心
《西夏研究》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王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静嘉堂所藏宋元珍本文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80)的阶段性成果。
策试科目有观察考生学风取向的独特视角,处于未仕求试关头的乡试考生敢不敢、能不能直言社会弊端,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学风取向。以《类编历举三场文选·壬集》为中心,通过对策分析阐述元代科举的复行,尤其是朝廷倡导务实学风的改革思潮,...
关键词:元代 乡试 对策 学风 
《史记》为何不载董仲舒的“三对策”
《现代教育论丛》2020年第4期17-24,共8页王建军 
西汉时期,董仲舒应贤良方正举,根据汉武帝的要求,对策三篇,提出了有关文教政策的三条建议,今人将其概括为“兴太学”“重选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史记》却对此事只字未提。本文试从司马迁教育理念的角度来探讨其中原因。从《...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董仲舒 “三对策” 
湛若水的教育活动及教学思想研究被引量:2
《高教探索》2018年第9期99-104,共6页李雪 卓进 王建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研究”(课题批准号13CKS055,项目负责人林海亮)研究成果。
明代著名心学教育家湛若水,以95岁高龄,讲学数十年,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近4000人,推动了明代书院讲学的辉煌,可谓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湛若水的讲学活动分为三个时期。他在全面创办书院的同时,还祭祀其师陈白沙,竖起了心学教学思想的旗帜。
关键词:湛甘泉 陈白沙 书院 祭祀 学规 
清代广东贡院修建考被引量:4
《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12期51-57,共7页袁尔纯 王建军 
清代广东贡院经历了6次修建,即康熙年间的初建,道光元年(1821)阮元的扩建,道光二十二年潘仕成的独资捐修,咸丰年间劳崇光的重修,同治年间瑞麟、蒋益澧的扩建,光绪年间张之洞的整修。通过分析清代广东贡院6次修建的历史,可以一窥官府希...
关键词:清代 广东 贡院 科举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生活的历史转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01-108,共8页袁尔纯 王建军 
对历史上某一群体的生活史研究,重要的是它的历史定位。民国高校教师的生活因身份转型而带来的种种困惑都是具有历史性的课题。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生活受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主导,民国高校教师共同体的营建也因文化理想的守望...
关键词:民国 高校教师 生活 身份转型 共同体 
湛若水书院教育精神的实践路径探析被引量:3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6期1-8,共8页熊文渊 王建军 
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纵三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编号:粤教高函[2015]173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5年教育研究项目"广东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编号:GDJY-2015-C-b008);<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助专项"权力;学术与社会控制:清代广州书院的官僚化研究"(编号:2017GZY25)
中国古代书院的章程集中体现了书院创办者的教育理念。明代湛若水创办的大科书院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的"大学精神",而且更注重"大学精神"在书院管理中的养成,即从格物致知着手,在修身齐家中磨炼,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显人...
关键词:湛若水 书院 教育精神 实践路径 
教育家梁启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3期18-21,共4页王建军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其深感中国的希望在一种全新的国民教育,但是,梁启超最终没能找到构建新教育精神之路。他的迷茫,有其个人原因和时代局限。在其寻找构建新教育精神之路上明...
关键词:教育家 梁启超 新教育精神 
论“自得”之学的批判指向及其内涵界定被引量: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72-75,95,共4页卓进 王建军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白沙;甘泉心学功夫论研究"(批准号:13SB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古典教育有深厚的"自得"之学传统。探讨"自得"之学对功利主义学习目的、学而不思的学习方法、驰求于外的学习方向的批判,厘清其三重内涵:自身发展的学习目的 (于己有得)、自主思考的学习方法(由自己得)、自得心源的学习方向(得之于...
关键词:自得 为己之学 教育功利主义 陈白沙 
论清代广东书院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模式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1期104-111,共8页周艳红 王建军 
古代的"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考课目标而自我安排的学习规程。清代广东书院存在着两种课程模式,一种为应付科举而设置,一种为崇尚经史古学而设置。这一差异导致了"无课程"与"有课程"之书院的分野,展现了两类书院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而导致不...
关键词:清代广东书院 有课程 无课程 理念 模式 
没有精神,校庆何为?——民国教育家的大学校庆观
《教育科学文摘》2014年第2期77-78,共2页王建军 
校庆何为? 民国教育家将大学校庆视为大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大学炫耀的窗口。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它由独特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形成的气质特征,由此维护着大学的使命与功能,是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希望所在。这种气...
关键词:大学建设 校庆活动 精神存在 教育家 民国 有机组成部分 气质特征 文化存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