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萍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八月之光》萨特人格面具悲剧人生八月之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山学院学报》《学周刊》《海外英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八月之光》中乔安娜的人格原型分析
《学周刊》2017年第20期188-189,共2页章艳萍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荣格的人格原型理论对乔安娜悲剧心理层面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格面具 阴影 阿尼姆斯 自性 
八月之光——《八月之光》莉娜人生的心理原型解读被引量:1
《文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82-84,100,共4页章艳萍 
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原型理论对影响人格发展的四种原型意象: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自性做了详尽的论述。该理论为剖析人物角色的心理历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该理论,文章对莉娜人格发展过程所展现的四种原型进行解...
关键词:原型 人格面具 阴影 阿尼姆斯 自性 
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福克纳创作思想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140-141,156,共3页章艳萍 
从集体无意识角度对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进行解读,审视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揭示福克纳对自己创造的神话王国的特殊情感,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批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人格面具 阴影 原型 
人格的缺失——《八月之光》男性角色异常行为弗洛伊德式探析
《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70-72,91,共4页章艳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三重理论从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面阐释了人的人格结构和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三者必须相互制约达到平衡,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才能正常,反之,则会导致心理变态和精神扭曲,从而产生异常行为,引起人生悲剧。弗洛伊德...
关键词:本我 自我 超我 精神失常 异常行为 
自我的迷失——《八月之光》中乔安娜悲剧人生的弗洛伊德式解读
《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7-69,共3页章艳萍 
小说《八月之光》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言人福克纳的小说。这部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特征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人民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同时折射出了美国南方重建时期的社会现实。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论"深入剖析小说女主人公...
关键词:本我 自我 超我 悲剧 
悲剧人物的双重角色——解读乔安娜
《文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章艳萍 
福克纳塑造的乔安娜具有南方人的典型特征。在历史变革时期,该人物既是旧传统的维护者,又是新生活的尝试者,具有双重角色。人物塑造本身也反映了福克纳自己作为南方人的复杂心理。
关键词:双重角色 旧南方 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被引量:3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98-101,共4页施应凤 章艳萍 
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地方高校要针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投入教学研究精力不够等问题,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升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提...
关键词:大学英语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途径 
愤怒的荒原——论《八月之光》的哥特特征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53-55,共3页章艳萍 蒋馨 
小说《八月之光》所营造的恐怖、阴暗氛围透显出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该小说对幽暗封闭的环境描写、孤癖残忍的人物塑造、充满凶杀暴力的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具有浓郁的哥特式色彩。福克纳旨在通过哥特式文学手法,控诉南方宗教压迫和种族迫害。
关键词:哥特式特征 宗教压迫 种族迫害 
欲望的缺失与表征——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章艳萍 施应凤 
《八月之光》所展现出的黑暗、对宗教的狂热、种族迫害、暴力等社会现象,实质是作家潜意识中积极欲望缺失的一种表征。文章从社会现象入手,分析作家对南方的各种潜在欲望,以便更深层次地解读作家对南方的复杂情感。
关键词:缺失 表征  宗教自由 种族主义 
不屈的灵魂
《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78-81,98,共5页章艳萍 
福克纳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在小说《八月之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通过分析处于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双重枷锁禁锢中南方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物莉娜和克里斯默斯身上所体现出的南方人固有的坚强不...
关键词:枷锁 异化 不屈的灵魂 八月之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