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隐

作品数:30被引量:31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程序教学场依存性心理词典字面意义惯用语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语言文字应用》《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对代词加工的影响被引量:5
《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1082-1085,1107,共5页焦建亭 张必隐 
本文用四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特征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2×2被试内设计,方法为探测词法。结果表明,有些汉语动词的语义中存在着隐含因果性特征,它影响了主语和宾语的相对通达性。同时发现,汉语中的宾语引...
关键词:动词隐含因果性 代词加工 汉语动词 因果性 隐含 加工 代词 句子理解 中动词 通达性 
汉语单字词的通达:词频和累计频率的作用被引量:2
《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407-409,共3页徐彩华 张必隐 
用字判断任务考察单字词的词频和累计频率(字频)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单字词有词频效应,词频和词索频率没有交互作用。实验二同时发现了累计频率和词频的作用。结果表明单字词的词素频率被部分累计,其词频和累计频率共同影响其加工。支持...
关键词:汉语单字词 词频 累计频率 词素频率 
语音加工理论的演变被引量:5
《心理科学》2003年第4期729-730,共2页林泳海 钱琴珍 张必隐 
从关于阅读的经典理论,到近些年的连接主义理论,语音在词汇加工中的作用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历史上看,认知问题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出现了"预加工(prepositionaD对双编码"、"平行加工对系列加工"、"网络的对‘特征-组'语义...
关键词:语音加工理论 演变 语音转录假设 视觉直通假设 双通道理论 分布表征 语音加工模型 机制 
句子语境中语义联系效应和句法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
《心理科学》2003年第2期289-291,共3页李俏 张必隐 
通过对比研究句子语境中句法成分和语义联系对目标词加工的不同影响 ,来探讨句子语境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点问题。实验一采用词汇命名任务研究发现 ,句法违反对词汇命名会产生抑制作用 ,而语义违反对词汇命名却没有发现抑制作用。实验二利...
关键词:联系效应 句法效应 句子 语境 句法 语义 作用点 词汇决定任务 
句子语境中语义联系启动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心理学探新》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李俏 刘菁 张必隐 
通过对比研究正序和乱序两种句子语境对目标词加工的不同影响 ,来探讨句子语境中语义联系启动作用及作用点问题。实验一采用词汇命名任务研究发现 ,句法成分影响命名任务 ,句法违反对命名任务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语义违反则对命名任务...
关键词:句子 语境 语义联系 语序 作用点 
在词汇通达中双字词的语音类似作用存在吗?被引量:7
《心理科学》2002年第4期439-441,共3页林泳海 钱琴珍 宋凤宁 张必隐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 ,启动词和目标词相关联的分别是首字同音和尾字同音。实验 1采用决定任务 ,未发现语音作用 ,而实验 2采用命名任务 ,只发现了首字同音作用。与中文单字词和拼音文字相比 。
关键词:语音类似 双字词 词汇通达 语言学 
本体和喻体在隐喻句理解中的作用被引量:4
《心理科学》2002年第3期363-364,共2页刘菁 张必隐 
关键词:隐喻句 本体 喻体 句法理论 对比理论 
现代汉语单音词通达的复杂性——来自认知心理的实验证据被引量:2
《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4期9-14,共6页徐彩华 张必隐 
通过两个认知实验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在需要语义程度不同的两种认知任务中 ,单音词的通达模式显著不同。字判断任务中 ,单音词的词频影响单音词的识别 ;词性分类任务中 ,单音词的词频和词素频率的相对关系决定单音词的语义提取 ,较高的...
关键词:单音词 通达 复杂性 
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心理模型被引量:11
《心理科学》2001年第3期368-368,362,共2页佘贤君 吴建民 张必隐 
关键词:惯用语 意思 比喻意义 不等值 字面意义 比喻性 词组 心理模型 应当 义理 
学科学习中的兴趣与先前知识被引量:3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6期28-30,共3页章凯 李滨予 张必隐 
一、问题的提出兴趣与先前知识的关系是教育心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杜威(1913)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近20年来,这一思想直接刺激了西方学者关于兴趣和先前知识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学习兴趣 先前知识 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