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延安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旧知延安整风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社会科学》《天津支部生活》《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天津支部生活》2021年第1期47-49,共3页王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关键词:绿色转型 远景目标 生态环境 五年规划 新的发展阶段 《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征程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以延安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被引量:7
《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57-61,共5页王冬 
天津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推进中国梦教育;弘扬中国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JKS13-019)
延安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及现状,以延安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为例,着重探讨了明确教学目...
关键词:延安精神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模式研究
《河北企业》2015年第8期125-126,共2页丁菲菲 王冬 于江涛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推进中国梦教育;弘扬中国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TJKS13-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经验与进路研究"(14JD710013);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2014CXMGC01)
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至2007年强调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及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践行社会...
关键词:教育模式研究 主题网站 战略任务 政治理论课程 西方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自我教育 培育途径 信息网络环境 基础前提 
延安精神:让红色文学经典作品走进高校课堂
《芒种》2013年第2期253-254,共2页王冬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结题成果之一,项目代码:20102602
进入21世纪,当代大学生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在高校中进行红色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是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克服困难的思想武器,红...
关键词:经典作品 红色文学 高校 课堂 延安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信仰教育作用的“消解”及其遏制被引量:4
《理论导刊》2012年第10期97-100,共4页李军松 王冬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污染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用的‘消解’"(11JD710057);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媒介涵化分析"(CEYP5009)成果之一
在全新的信息时代,各种传媒所构成的庞大的信息网络正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信息论与"信息污染"运动规律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信仰教育处于多元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激荡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信息污染"的侵...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教育 信息污染 消解 信息优控 优化传播 
延安整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
《大学教育》2012年第8期125-128,共4页王冬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精神培育研究"(20102602)结题成果之一
延安整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普遍而深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为当前及今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思想理论建设为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坚定...
关键词:延安整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 
运用地方乡土资源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轻工教育》2012年第4期58-60,共3页李宝席 邱强 朱诚亮 赵志勇 王冬 王娟 郑小伟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重点课题
天津市乡土资源内容丰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不可或缺的素材。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既可增加教学体系的实感性,也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实效性。
关键词:乡土资源 教学 实效性 
“和“”创”范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12-16,29,共6页王冬 李军松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精神培育研究"(20102602)
"和"与"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和"与"创"的辩证关系在于:"创"包含着"和","创"是一个大圆",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范畴本身包含着"和谐"与"创新"的双重内涵,但在两千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体验式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
《学园》2011年第16期12-13,共2页李军松 王冬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在于长期以来囿于强力灌输和被动接受式的传统学习不适合现代学习要求。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也可以说,通过实践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 传统学习方式 
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王冬 李军松 
天津科技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薛福成文化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0430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
关键词:薛福成 交融会通 近代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