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玮

作品数:62被引量:1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电影院日记文化研究影院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三明学院学报》《文化研究》《名作欣赏(上旬)》《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复杂劳动与技艺传承:老舍小说《鼓书艺人》的文化解读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111-116,共6页朱桐 张一玮 
艺人的劳动形式是老舍的小说《鼓书艺人》的重要文化主题。小说呈现了艺人劳动形式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又在战争背景下讲述了艺人的跨地区流动带来的文化经验的融合与转换。《鼓书艺人》中还包含了艺人技艺传承与跨地区融合方面的书写,为...
关键词:《鼓书艺人》 艺人的劳动 复杂劳动 技艺传承 文化解读 
顾颉刚日记中的北京城市电影放映空间:以红星电影院为中心
《城市学刊》2024年第6期96-102,共7页张一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YTB024)。
顾颉刚于1954年后撰写的私人日记,记录了其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观赏电影的不同空间。红星电影院是一间具有特殊历史的电影院,也是其日记中多次提及并记录下所观看电影记录最多的影院之一。顾颉刚日记中的观影史料凸显了“十七年”时...
关键词:顾颉刚日记 红星电影院 北京影院文化史 观影记录 观影评价与体验 
电影解说短视频的翻译属性、叙事形态与文化价值被引量:8
《当代电影》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张一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电影翻译通史”(项目编号:20&ZD313)的阶段性成果。
在短视频平台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当代,电影解说短视频已成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电影缩译实践。从作为翻译活动的属性来看,此类短视频因应了当代电影文化的新趋势,在电影翻译中改变了原版影片的音画对位关系,扬弃了配音译制影片的制作模...
关键词:电影解说类短视频 翻译属性 叙事形态 文化价值 
“十七年”时期的“光之风景”——论刘白羽、杨朔游记散文中的现代空间书写主题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5-92,F0003,共9页张一玮 杨紫童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项目“媒介与新时代文学形态、文学生活研究”(CUC18CX08)。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风景、由灯光构成的夜晚景象,是刘白羽、杨朔等“十七年”时期中国游记散文作家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空间书写主题。在“十七年”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有关此类景象的叙述不但承载着呈现现实的功能,而且形成了向现代迈...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 游记散文 刘白羽 杨朔 空间书写 
顾颉刚日记中的北京观影空间
《三明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81-87,共7页张一玮 
北京市社科研究课题(19YTB024)。
20世纪50至60年代,历史学家顾颉刚的私人日记记录了赴大华电影院和儿童电影院21次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日记篇章对于研究北京影院文化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两座影院的电影排映状况参与构成了观影活动的仪式性特征,是实现电影文化功能的...
关键词:顾颉刚日记 大华电影院 儿童电影院 影院观影记录 文化解读 
名人记录中的国家形象:茅盾、叶圣陶和巴金出访日记中的观影书写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86-93,共8页张一玮 
北京市社科研究课题“北京城市影院文化史研究(1905—2017)”(19YTB024)。
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中国作家出访日记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叶圣陶、茅盾、巴金等中国作家的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出境访问期间在影院等观影场所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资料可成为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着眼点。茅盾在访问...
关键词:出访日记 国家形象 名人日记 茅盾 叶圣陶 巴金 中外文化交流 
跨文化语境下当代咏春拳电影的文本策略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1年第11期160-164,共5页张一玮 
北京市社科研究课题“北京城市影院文化史研究(1905—2017)”(项目编号:19YTB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咏春拳电影是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夫电影子类型,在功夫片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初的华语影坛上,《叶问》系列、《一代宗师》和《师父》等当代咏春拳电影的公映,使在当代跨文化语境下研讨此类影片的文本策略具有了新的可...
关键词:咏春拳 跨文化传播 当代咏春拳电影 文本策略 
蔡楚生日记中的《南海潮》剧本创作史(1938—1965)
《当代电影》2021年第8期74-81,共8页张一玮 
电影人日记是研究电影史的重要资料,它们以自述的视角展开叙事,记录电影创作、鉴赏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状况。蔡楚生日记是研究其电影创作经历,特别是参与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史料来源之一。他的日记提供了"十七年"时期著...
关键词:蔡楚生日记 《南海潮》 创作史 
回忆性散文的文学特征与功能——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个案被引量:3
《文学与文化》2021年第1期14-21,共8页张一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15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回忆性散文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回顾过往现实的叙述活动,在现实与过去的对话、过往事件的感知经验与再认识中,展现个体对现实的评价和自我认识。回忆性散文在不同层面承担了记录、诠释、示范、美育、记忆、反思、娱乐等多种功能。鲁迅的...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 文学特征 文学功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技术复制时代的爵士乐:《海上钢琴师》的文化解读被引量:2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9年第12期105-111,共7页张一玮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项目资助
影片《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寄寓了美国爵士乐与文化工业的主题。唱片同时作为媒介形式和文化工业的产物参与了故事的展开与推进,它被转化为私人收藏品的过程则透露出影片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影片中最精彩的“斗琴”段落,对比了两位钢琴家...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 爵士乐 文化工业 音乐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