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钧

作品数:17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译明代日汉翻译释法翻译原则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陆儒学日本中世沉落端委考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王铁钧 
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古汉语对日语语法的演变及影响的研究"(08QSK08)成果之一
大陆儒学在日本中世时期成为贵族阶级的消闲文化与风雅附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律令制国家建设告停,使得儒学在日本政治功利作用不再。另一方面,由于用意于宣扬日本国威的《日本书纪》未能在海外一炮打响,从而削弱了日本贵族阶级曾以儒...
关键词:大陆儒学 中世时期 日本 律令制 《日本书纪》 
日本阴阳道的流变被引量:4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37-39,共3页王静 王铁钧 
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被视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天文、历法、中医、占卜等方面。奈良末期,阴阳五行的占卜和道教的念咒活动合为一体并受到日本本土宗教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阴阳道。平安时期,阴阳道得到高度发...
关键词:阴阳道 阴阳寮 五行思想 念咒 
史笔日本考语述略
《史学月刊》2007年第7期132-135,共4页王铁钧 
关键词:日本 《山海经》 述略 史笔 中国典籍 人存在 三国志 
汉籍(日本传)对音译法探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16-119,共4页王铁钧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6QSK08)
见诸汉籍(日本传)的对音译法最早出现在《二十五史》中的魏、晋史籍。这种甚为古朴的翻译笔法看似自然与必然,其实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对音译法在唐、宋史籍的淡出,不仅意味着史笔对日本相关译名认识的有所修正,而且也表明某种文化观...
关键词:对音译法  晋史简 正史(日本传) 
关于日汉翻译史研究视阈重构的思考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73-76,共4页王铁钧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4QSK09)
日汉翻译史研究的相关撰述,叙说的都是清代以降却未见有明代以前的研究。事实上,从魏、晋史籍开始,史家之于和名汉译的用笔就已具有现代翻译方法的某些特征,和名汉译的笔法所演绎的其实也就是翻译的技法。从这种意义上说,日汉翻译的历...
关键词:和名汉译 日汉翻译史 魏晋史籍 翻译学 
关于外来语界定的文化思考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89-92,共4页王铁钧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4QSK09)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日语外来语不仅包括那些来自西方国家的语汇,也应包括传自中国的汉语词汇,然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在对日语外来语的界定释疑的同时也对日本的文化性格进行反思。
关键词:外来语 汉语词汇 文化性格 
从审美取向看厨川白村文艺观的价值认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111-114,共4页王铁钧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项目成果之一(040SK09)
厨川白村的文艺观在中国颇受推崇但在日本却遭致冷落,反差如此之大乃文化语境相异的文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所致。厨川白村的文艺观既悖逆日本文学传统,也背离大正文坛趋同的审美取向,从而注定它在日本不可能获得响应和引起共鸣。
关键词:审美取向 价值认同 厨川白村 
魏、晋史籍日本撰录音释法探流
《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105-107,共3页王铁钧 
汉籍日本撰录的汉字音释法滥觞于魏、晋史简而止于唐、宋史笔。见于中国古代史籍的汉字音释法与日本的和音汉字表记法如出一辙,亦与汉代经文翻译的音译手法颇为相近。细加探究,它与二者不无渊源。
关键词:汉字音释法 和音汉字表记法 经文翻译 
王仁献书说辨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6-20,共5页王铁钧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项目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4QSK09)
颇受质疑的王仁献书说绝非子虚乌有,《古事记》有关王仁带来《千字文》一卷的述笔和《日本书纪》明记的应神天皇十六年的年号并不足以挑战和动摇王仁献书说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性。但是,王仁的负笈东渡只是具有某种文化的象征意义而已,...
关键词:王仁献书 汉籍东传 《千字文》 
从音释法到转译法——日汉翻译笔法的历史流脉被引量:1
《中国翻译》2004年第5期65-67,共3页王铁钧 
音释法——直接辑录法—转译法,这是汉籍日汉译名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处理手法。转译法的出现尤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日语固有名称汉译手法的创新,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日本学研究领域终于拥有并得于运用翻译意义上的、具有技法...
关键词:音释法 直接辑录法 转译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