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万福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素质教育毛泽东文化建设心理素质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党史博采(下)》《经济与社会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略论毛泽东及其书法艺术被引量:1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15-117,共3页侯万福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现代书坛上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专攻草书。50年代至60年代中叶,是毛泽东书法的真正伟大时期。这个时段,其书法达到博采众家、有我无人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毛泽东 领袖 书法艺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美育化被引量: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95-97,共3页李存霞 侯万福 孟亚明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课题批号:201003209)的研究成果之一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而美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创建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美育化途径,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认同和践履社会...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美育 美育化途径 
重塑马克思主义科学形相的拓展之作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134-134,144,共2页侯万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 科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世纪20年代 历史唯物主义 性质问题 第二国际 人本主义 
全球化语境中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被引量:1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侯万福 孙万国 
本文系石家庄经济学院2005年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哲学与民族精神研究>(G200502)阶段性成果
全球化在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的极其重要的选择。在全球化语境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是我们要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综合国力...
关键词:全球化 民族精神 弘扬与培育 
从四维一体化的角度看和谐社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828-831,共4页侯万福 申雁飞 
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从与人相关的4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的,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关系和谐的四维度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当...
关键词:和谐社会 四重维度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素质现状与教育之管见被引量:6
《党史博采(下)》2006年第9期70-71,共2页张秀琴 侯万福 
在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学生的道德素质知行不统一;心理素质不够健全;审美能力差;文化知识庞杂而缺乏内化,未能体现为较高的外在学养等问题。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提高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审美能力 文化素质 
高校德育中的传统文化观与实践路径思考被引量:2
《党史博采(下)》2006年第7期52-54,共3页侯万福 孙万国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工作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完善。应当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大量资料,丰富、充实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德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 高校 
高校“两课”教学理念创新被引量: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6期82-83,共2页侯万福 王登龙 
“两课”教学必须从“两课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具体讲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理论教学与心理学理论运用相结合;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两课”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历史背景学...
关键词:“两课” 教学理念 教师 “三进”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述论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490-493,共4页侯万福 
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方面 ,毛泽东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思想 ,这个思想蕴含着继承、扬弃、创新的本质内容。本文着重就毛泽东文化建设的继承性、开放性和方向性等问题做些阐释。
关键词:毛泽东 文化建设思想 中国 继承性 开放性 方向性 
论认识和体验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518-522,共5页赵庆元 侯万福 
本文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出发 ,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认识与直观体验之间的本质区别 ,并据此对将直观体验摒除在认识结构和认识论对象之外的观点作出了合理而令人信服的说明。
关键词:维也纳学派 认识 直观体验 认识结构 认识论对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