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杰

作品数:10被引量:8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义结构句型小主语的字结构大主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义结构与歧义分解被引量: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6期745-750,共6页李芳杰 冯雪梅 
语法单位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 ,形成一定的语义结构 ,通过语义格、语义指向和语义辖域等语义形式表现出来。语义结构分析能比较有效地分解歧义 ,从而较为全面地显示它在语法研究中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关键词:语义结构 多义 歧义 
小句中枢说与句型研究和教学被引量:11
《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69-77,共9页李芳杰 
The aims of this paper is, on one hand, to verify the theory of clause as nucleus through the study and teaching of simple sentence pattern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examine the study and teaching of simple sentence...
关键词:小句 句型 教学 
指代称谓的"的"字结构的表达功能被引量:6
《汉语学习》1999年第5期6-8,共3页李芳杰 冯雪梅 
汉语称谓有时不用称谓词而用“的”字结构“VP的”指代。根据VP的构成分三类:A.包含亲属、职位称谓词;B.包含姓氏称谓词;C.包含表示人物生理、职业等特征的词语。A类用于强调责任和义务,B类多带贬义色彩,C类较为复杂...
关键词:称谓 "的"字结构 表达 功能 
句型主体论被引量:6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15-31,共17页李芳杰 
对外汉语教学宜采用“句型为体,字词为翼”的语法体系。本文论述“句型为体”的依据和特点:表里合璧,繁简相宜,涵盖面大,具有活性,便于深化细化、量化等级化,实用性强。文章还分析了句型划分标准。
关键词:句型统计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语法体系 语法教学 汉语语法 语义结构 《世界汉语教学》 句型教学 句式 多义句 
大主语或小主语是“的”字结构的主谓谓语句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第4期92-96,共5页李芳杰 
大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为VP受事;小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从属于大主语。小主语从属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句各类语义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类,而“的”字结构充任小主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小谓语如果也是主谓结构,就形成层层包孕...
关键词:大主语 小主语 “的”字结构 语义结构 语义系列 
字词直通 字词同步——关于基础汉语阶段字词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8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25-35,共11页李芳杰 
汉字是语素文字,既能分化同音语素,又能代表语素充当词或构词成分。让汉字代替语素,直接与词挂钩,更能体现汉字的优点和汉语的特点。汉字字数多,结构复杂,认读记写困难;但只要教学得法,辩证地分析汉字的短长,就能避短扬长,化...
关键词:基础汉语 汉字教学 教学与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 字词 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 基础阶段 语素文字 现代汉语 
“V的+V”及其相关格式被引量:11
《汉语学习》1997年第2期15-17,共3页李芳杰 
“V的+V”及其相关格式李芳杰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本文统一记作V)构成的“的”字结构充当主语的格式,谓语有时为同一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形成“V的+V”及其相关格式“该V的+V”、“该V的+不V”。这几类格式不大单用,...
关键词:类格 相关格式 语义结构 格式意义 谓语 肯定形式 《白鹿原》 不及物动词 逻辑关系 小叔子 
“的”字结构位于句首的判断句被引量:1
《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1期34-42,共9页李芳杰 
关键词:语义关系 形容词 判断句 语义功能 施事 双音节动词 主要特点 受事 动作行为 述宾结构 
主谓补语句被引量:10
《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3期188-193,共6页李芳杰 
主谓补语句指述补谓语句中以主谓词组作补语的句子。例如: ①小梅气得手脚冰凉。②他害得你们倾家荡产。两例谓语都由述补词组充当,补语(画线部分)都是主谓词组。由这类述补词组构成的无主句,也是主谓补语句。例如: ③乐得他哈哈大笑。...
关键词:小主语 大主语 小谓语 主谓句 述补谓语句 补语 形容词 述语 无主句 汉语教学 
试论定语的作用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S1期64-71,共8页李芳杰 
本文试图从结构、表达两方面对定语的作用作一番考察。 一 1.0 语法结构上的必需成分 一个句子或一个格式,隐去其定语以后,有时仍然站得住,如“那本书丢了。”,“那本”隐去,仍然成句:“书丢了。”有时则站不住,如“丢了那本书。”“那...
关键词:定语 语法结构 成句 句子 中心语 宾语 偏正词组 语义结构 数量词 专有名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