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畅

作品数:8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良知内在逻辑牟宗三演进路向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以心观心”是“二心”吗?——关于朱、陆之辨中意识自觉问题的辨正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16-121,共6页陆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儒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转型研究"(11BZJ03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儒家良知思想的现代开展问题研究"(15ZXC001)
道德意识能否自觉、自知问题在朱、陆之辨中占据重要地位。朱子将象山的道德直觉视为"以心观心"的"二心",并误会其与佛教等同而加以批判。事实上,意向性活动中的意识与对其进行反思的意识是不存在共时性的,道德直觉不是以此察彼地对意...
关键词:以心观心 主客对待 自证自知 道德直觉 无思无虑 
宋代理学中“无意”问题之考辨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王见楠 陆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转型研究"(11BZJ03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良知思想的现代开展问题研究"(15ZXC001)
道德实践中的意念有无问题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道德实践中消解意念与动机,使主体达到不假思虑,顺从当下自然发出的道德本心而动,是宋代理学家所向往的目标。然而,他们对"无意"无造作、不思虑的内涵理解产生分歧,争论的焦...
关键词:宋明理学 无意 自然 效验 功夫 儒佛之辨 
“怵惕之心”何以不是“仁之端”——孟子同情理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4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4-39,共6页陆畅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儒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转型研究"(11BZJ03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与价值综合研究"(2010JDXM008)
孟子在阐述同情理论时说"人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但在归纳"仁之端"时只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并未将"怵惕"算上,这是有深意的。怵惕恐惧、怀生畏死,是主体以自身的主观构境设身处地想象他者痛苦并产生同情恻隐之情的前提,是刺激良知并使...
关键词:孟子 同情理论 内在逻辑 怵惕之心 恻隐之心 意识构境 
道德先天性及其在经验知识层面的展开——孟子“良知”理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7-22,共6页陆畅 白欲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转型研究"(11BZJ03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与价值综合研究"(2010JDXM008)
孟子"良知"之"良"本义为"首",它显现的是道德超越性而非经验性,经验知识在时间上先行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否定良知所具有的先天性、超越性。良知的道德超越性,是指独立于经验世界不为其干扰限制。同时良知又具有内在性,它既独立于经验...
关键词:孟子 良知 道德先天性 经验知识 无限性 有限性 内在超越 
辩证逻辑下的道德实践——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之省察被引量:3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陆畅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ZJ03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0JDXM008)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中蕴涵的内圣开出新外王理论,一直被学界误以为是"无中生有"模式的创造,这种理解基于对该理论作因果逻辑的判释。误解主要表现在:作为"内圣"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无法直接创造出科学与民主。若换从辩证逻辑的维度来审...
关键词:良知坎陷 因果逻辑 两层存有论 辩证逻辑 实践必然 
“境界形态形上学”的开展——试论牟宗三对道家哲学重要概念的梳理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11-15,共5页陆畅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与价值综合研究"(编号:2010JDXM008)
牟宗三通过对道家哲学的主要概念如"道德"、"有无"、"生"、"自然"等的梳理,建构了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境界形态形上学",以与儒家的"道德无上学"区别开来。所谓"道德形上学",指的是主体通过主观境界的观照与玄览,达到对客观形态的形上...
关键词:牟宗三 道家 境界形态形上学 
李觏非孟思想探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93-98,共6页陆畅 
孟子思想的宋代复兴也伴随着批评的声音。李觏是宋代非孟思潮的先驱,他从历史观念、孔孟关系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批评孟子,对宋代孟子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李觏 尊孔抑孟 王霸之辨 人性论 
试论国学的基本特征
《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陆畅 
国学的核心在于儒释道三教思想,三教在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方面所具有的异于西学之特征,是国学一词具有的民族主义涵义的具体体现。国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天人合一、智性直觉、心性实践等思维方式和儒释道之成圣、成仙、成佛的不同价值取...
关键词:国学 基本特征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