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双桅船》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搏击者之歌——读舒婷诗集《双桅船
《新读写》2004年第9期41-42,共2页陈金 
读了舒婷的诗,把诗中的文字和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联系起来,进行新的思考,再把它们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文字。读诗,就是要这样,“走进去”又“跳出来”,就能在“晦涩难懂”的文字中获得真正的财富。
关键词:舒婷 诗集 双桅船 中学 语文 学生作文 读后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3期30-34,共5页于德龙 
【课文背景】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
关键词:祖国 学案 双桅船 福建省 诗歌作品 专业写作 女诗人 龙海市 
现代诗教学初探——《双桅船》教学反思
《高考》2019年第5期44-44,共1页徐婷丽 
现代诗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相对薄弱,探索如何教授现代诗显得尤为重要。《双桅船》是一首朦胧诗,在主旨上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因而存在更大的探索空间。在《双桅船》的教学过程中,关于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认识有了新...
关键词:双桅船 多元解读 “失控”的课堂 教学目标 
新诗课堂教学探索
《上海教育》2009年第11期59-59,共1页张林 
诗人艾青说:“中国新诗是新时代的产物,新诗的崛起,诗体的解放曾经是我国近代思想启蒙文学革命的开路先锋。”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引入了较多的新诗篇目,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舒婷的《双桅船》、郭...
关键词:中国新诗 教学探索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课堂 《再别康桥》 双桅船 文学革命 思想启蒙 
夜读《神女峰》
《读写月报》2021年第2期55-56,共2页盛兰 李作芝(指导) 
舒婷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早期的表达爱情的诗作,像《双桅船》《致橡树》等,己经楔入我的灵魂。在心灵旅程和岁月年轮的交汇处时时掀起情感的狂澜,在孤独和寂寞的学习生活中会找到温暖和抚慰。昨夜,再次拿起那本泛黄的《舒婷诗...
关键词:意象组合 舒婷 爱情诗 《致橡树》 心灵旅程 双桅船 《神女峰》 凄婉 
重读《双桅船
《重庆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72-74,80,共4页袁珍琴 
双桅船》是舒婷的第一个诗集,其中包括47首诗,大致上是1975—1981年间的作品。在文学界的评议和读者反应中,一般都认为,这个诗集可以看作是舒婷的代表作。 舒婷的诗,在当代诗坛,特别是在青年读者中,曾产生过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是,如...
关键词:抒情诗 苏婷 当代 双桅船 诗集 诗话 
“瀚世浮生,决不迷航”——旅比作家谢凌洁小说《双桅船》的理性思考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19年第3期77-83,共7页计红芳 
旅比作家谢凌洁长篇小说《双桅船》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作者立足于欧洲民众战后生活的审视和反思,从而展开对战争、正义、和平、历史、政权、人性、命运、身份等的哲学思考,最终抵达人类灵魂深处的忏悔、宽恕、救赎的...
关键词:谢凌洁 双桅船 战争反思 身份追寻 灵魂救赎 
论谢凌洁小说《双桅船》的族群记忆与身份意识的融合
《今古文创》2024年第38期4-6,共3页李莉思 
广西哲社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跨文化视域下桂籍海外华文作家研究”(17CZW001)。
桂籍海外华文作家谢凌洁的小说《双桅船》里书写了大量的族群记忆与文化融合的案例,并且对战争创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描绘。同时,小说中穿插了作家对故乡广西北海的历史记忆场景的叙述,最终使谢凌洁小说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包容性...
关键词:谢凌洁 双桅船 族群记忆 身份意识 融合 
论舒婷《双桅船》的创作特色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7X期29-30,共2页于婷 
双桅船》是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也是舒婷很喜爱的作品之一,舒婷的第一本诗集就以《双桅船》命名,还获得了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双桅船》是诗人舒婷采用了朦胧诗的写作手法,通过象征和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感,从而表现人性象征的完美...
关键词:双桅船 创作特色 象征 意向 语言 自然流畅 
双桅船
《作文(初中年级)》2011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
关键词:双桅船 中学生 阅读知识 语文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