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80086)

作品数:16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毅然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探索》《教育学术月刊》《现代教育管理》《道德与文明》更多>>
相关主题:道德教育社会心理分析社会心理道德教育者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生低卷入与高校德育信息的选用
《探索》2013年第6期132-136,共5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6);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卷入是指消费者根据内在需求、价值和兴趣产生的产品或广告与自身相关联的程度,分为认知卷入和情感卷入两个方面,其中认知卷入源于认知需求,情感卷入源于兴趣。低卷入者往往运用边缘路径进行信息加工。高校德育中大学生低卷入的表层根...
关键词:高校德育 卷入 边缘路径 信息加工 
麦奎尔预防接种理论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被引量:3
《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8期71-74,共4页郭毅然 
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分析工具"(09YJC880086)的研究成果;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麦奎尔预防接种理论提出,人们持有的未经挑战的信念在受到攻击时很容易被动摇,如同无菌环境中长大的人易感染细菌一样。要有效抵制说服,就要进行态度的预防接种。陌生人时代的道德教育要直面负面道德现象,进行道德态度的预防接种。为此...
关键词:预防接种理论 陌生人时代 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双面论证的依据及价值
《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2期36-39,共4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分析工具(09YJC880086);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高校德育无论是灌输还是对话,实质上都是一种单面论证,单面论证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失调,有可能引发道德怀疑主义和知行不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分歧以及对德育信息的熟悉程度,客观要求高校德育适度引入负面道德现...
关键词:高校德育 双面论证 道德免疫 
高标与底线:道德教育偏误的社会心理分析
《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4期128-130,共3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6);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要求从曾经的高标降为当下的底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高标的道德要求造成教育对象产生了对比失误,而底线的道德教育要求则造成教育对象产生了同化失误。要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依据态度差异在态度改变中的作用呈倒...
关键词:高标 底线 道德教育 社会心理 
教育者喜爱性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
《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3期12-14,共3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态度改变说明模型为分析工具"(项目编号:09YJC880086)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喜欢能引起态度改变,传达者是否受欢迎,影响因素主要有熟悉和邻近、尊重、相似、互补和个人特征。要促进教育对象的道德态度改变,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喜爱性。相应于人际吸引的五大影响因素,教育者喜爱性提高的...
关键词:喜爱性 教育者 道德教育 态度改变 
道德教育中的态度改变机制探析被引量:4
《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6);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从态度改变机制的角度看,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根源在于:一是教育信息的选用与传达缺乏科学性,导致信息学习产生接受障碍;二是教育对象对教育者评价消极,导致在情感迁移和相符机制作用下,他们往往运用反驳抵制态度改变。要促进教育对象...
关键词:道德教育 态度改变 心理机制 
道德态度论纲被引量: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22-25,55,共5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YJC880086);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道德态度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构成。道德态度具备社会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四个基本特征,具备社会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导向四个基本功...
关键词:道德态度 道德行为 三阶段 强化 观察学习 
教育者可靠性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
《探索》2011年第1期127-130,共4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6);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提高传达者可靠性可以促进目标靶态度改变。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者的可靠性趋于失落,其根源在于:一是教育立场偏重社会价值,二是教育意图过于明显,三是教育信息规避负面道德现象。为促进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教...
关键词:可靠性 道德教育 态度改变 
重复率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被引量:9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分析工具"(编号:09YJC880086)的研究成果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重复率在态度改变中呈倒U曲线特征,适度重复可产生"熟悉效应",增加喜爱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则会产生"过度曝光效应",引发态度逆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过度重复的倾向,表现在内容体系上既存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纵向重复,又...
关键词:重复率 德育 社会心理 
道德教育中恐惧唤起的社会心理分析被引量:4
《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12期24-26,45,共4页郭毅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分析工具(09YJC880086)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恐惧唤起在态度改变中的作用呈倒U曲线特征,即中等程度的恐惧唤起引起的态度改变最大。在道德态度改变过程中,恐惧唤起即道德惩戒是常用方式,其运用的"过"与"不及"都有悖道德教育的初衷。在教育中适度运用道德惩戒,...
关键词:恐惧唤起 态度改变 道德惩戒 道德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