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WW005)

作品数:50被引量:8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伟民柳士军张荣兴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图书评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学术》更多>>
相关主题: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改编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四精神与莎士比亚戏剧——从《威尼斯商人》到《乔妆的女律师》被引量: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75-84,共10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关于"人的解放"的呐喊,促使文学抛弃旧有的内容与形式,树立了人的精神解放的时代目标。在包括莎剧在内的外国文学的东渐中,《威尼斯商人》亦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莎剧之一。20世纪30年代徐学文、陈伯吹"改译"、陈治...
关键词:《乔妆的女律师》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改译 改编 
悲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当代重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跨文化中的诗化意象被引量:1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21年第1期60-71,F0002,共13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阶段性成果。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王晓鹰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在展现阴谋、杀戮、野心、篡权、邪恶与欲望的过程中,以展现《理查三世》的悲剧精神为宗旨,以象征意蕴和情感的“诗化意象”演绎人物的悲剧命运。其叙事采用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艺...
关键词:《理查三世》 莎士比亚 空间 叙事 中国 
新时期中国莎士比亚戏剧批评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21年第2期48-70,共23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莎学研究应该高举起自己的理论旗帜,中国莎剧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的莎学批评与莎学研究以创新为第一生命。中国舞台上的莎剧演出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为主,兼及现代与后现代莎剧表现形式,已经形成了...
关键词:莎士比亚研究与批评 中国 创新 戏曲与话剧 改编 
曹禺的莎士比亚观——以新发现的曹禺《柔蜜欧与幽丽叶(专题报告)》为中心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19年第6期24-34,共11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的阶段性成果
1954年7月15日,曹禺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做的"内部参考,不准外传"的《柔蜜欧与幽丽叶(专题报告)》是在《曹禺全集》及其所有作品集中未见的曹禺莎学研究论文,在历来的曹禺研究中也不见有学者提到。《专题报告》的发现,在曹禺研究...
关键词:曹禺 莎士比亚 柔蜜欧与幽丽叶 专题报告 新发现 
流水高山自有万里诗心——评《当代英美的马克思主义莎士比亚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9期60-67,共8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阶段性成果
在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上,“马克思主义莎学”经常被列入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由此观之,可以见出“马克思主义莎学”在学界的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很多年来,我们除了对以往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莎学有所知晓外,对西方特别是英美的马克思主...
关键词:诗心 学术视野 宏观与微观 以文为本 系统梳理 不测之渊 
曹禺与莎士比亚中国化的探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7-32,共6页柳士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曹禺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开拓者。曹禺在"固化"阶段理解、接受了莎士比亚;在"内化"阶段,曹禺有意识地将莎士比亚戏剧艺术融化在戏剧创作中;在"大众化"阶段,曹禺根据中国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译介、推广莎剧,莎...
关键词:英国文学 曹禺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中国化 
何为“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何为被引量:2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67-71,101,共6页柳士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WW005)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它的基本立场是为德国文学服务。随后,"莎士比亚化"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参照物、文学批评的一个标杆。"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等概念是恩格斯提出的,这些特征可以定义为"莎士比亚式"。"莎士...
关键词:“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式 莎士比亚中国化 
20世纪上半叶大学“莎士比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年第2期13-28,共16页李伟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12XWW005)的阶段成果
'莎士比亚'课程在20世纪上半叶高校外语系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段时期中国大学开设'莎士比亚'课程非常普遍,莎剧成为该时期高校外语系必开课程和常备课程。开设莎剧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莎剧知识,为造就莎学学者和英国文学研...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 莎士比亚 教学与研究 
诞生于烽火硝烟年代的莎士比亚译著——孙伟佛译莎剧《该撒大将》被引量:2
《东方翻译》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李伟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阶段性成果
在莎士比亚经历经典化过程的民国时期,译界热衷于翻译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并且相继出版了多种译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译本已经湮没于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的历史长河之中了,很少有人提及。孙伟佛翻译的《该撒大将》诞生于烽火...
关键词:莎士比亚 孙伟 大将 莎剧 烽火 译著 全译本 民国时期 
外国文学史与莎士比亚中国化的叙事研究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18年第1期152-163,共12页柳士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项目编号:12XWW005)阶段性成果;2018社科联课题研究成果之一;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研究的成果。
“莎士比亚中国化”是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在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规训下,“外国文学史”为“莎士比亚中国化”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对“外国文学史”的考察,发现“莎士比亚中国化”是一个历史存在,证明了“莎士比...
关键词:英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 莎士比亚中国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