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880014)

作品数:23被引量:12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少非冯翠典盛慧晓周文叶徐瑰瑰更多>>
相关机构:台州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建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台州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课堂评价课程课堂教师发展教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昆士兰州对澳大利亚新国家课程的贯彻方案及其启示
《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2期60-64,共5页冯翠典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13JJD880014);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学‘后30%’学生学业提升的行动研究"(15SGHB02)研究成果之一
2009年,澳大利亚启动中小学阶段新的课程研制工作。开发出的课程陆续被各州采用。2014年,昆士兰州发布《P-12年级课程、评价和报告框架》及其支撑材料,提出了贯彻新国家课程的方案。课程提供上,按要求提供国家层面要求的八大领域的多门...
关键词:昆士兰州 澳大利亚课程 贯彻方案 
当代西方反馈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7期51-58,共8页蒋茵 王少非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4)的阶段成果
反馈研究有漫长的过去,但依然处于教育研究的前沿。西方反馈研究的新近进展告诉我们,反馈是关于任务表现的信息,对学习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有效的。有效的反馈必须提供与目标相联系的信息,必须是描述性的,必须...
关键词:反馈 有效性 研究进展 
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评价被引量:9
《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18期17-21,26,共6页王少非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4)的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体育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TY032)"的成果
传统的评价理论及其所期望的实践并不完全适合于课堂。课堂评价理论的构建必须建基于学习的基本原理,充分考虑评价与课程、教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课堂评价实践关注与目标相关的学习;收集学生学习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持续实施。
关键词:评价 学习 课程 教学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公平性:研究背景与进展
《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18期22-26,共5页冯翠典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4)的成果
课堂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背景主要是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追求下,心理测量学意义下的公平涵义受到质疑。在关于公平性的研究中,虽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视野不同,但主要讨论了课堂评价的公平性与心理测量学意...
关键词:课堂评价 公平性 研究进展 专业标准 
大观念与基于大观念的课程建构被引量:35
《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18期27-31,共5页盛慧晓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4)的成果
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关注点,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形式,大观念还未得到应有的探讨。在知识爆炸时代,信息超载的课程需要大观念来组织以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大观念是一种联结,且居于学科核心;大观念是持久的,可迁...
关键词:大观念 持久理解 基本问题 课程内容组织 
评价的课程意蕴——兼论课堂评价的隐性课程属性被引量:9
《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20期44-49,共6页盛慧晓 王少非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13JJD880014)的部分成果
课程、教学、评价是教育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关于评价与课程的关系,无论是从教育评价学的视角还是从课程论的视角都没有对此进行全面的诠释。评价影响课程目标的确立、影响课程内容的确定、影响课程实施方式,同时也影响课程管理...
关键词:评价 课程意蕴 课堂评价 隐性课程 
美国康涅狄格州教师评价和发展的“种子”系统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58-63,共6页冯翠典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13JJD880014);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美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一代教师教育模式研究"(2013N152)的成果
2013年,《康涅狄格州教育者评价和发展系统》发布。该系统从教师实践的要素和学生成就的要素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前者包括对教师表现和实践的观察以及家长反馈,后者包括学生的进步以及全校学生的学习指标或学生反馈。评价者在一学...
关键词: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 康涅狄格州 
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变革:学习理论的视角
《台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冯翠典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13JJD880014);台州市哲学社会规划"中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技术研究"(13GHB01)成果
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依赖如何理解学习。学习理论可分两种范式,行为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结果,即行为的改变;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和情境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即理解的获得。理论上,评价与教学和学习的关系是匹配的,...
关键词:教学 评价 关系 学习理论 
课堂评价的认知功能及其实现被引量:2
《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20期21-23,33,共4页王少非 朱伟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4)的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体育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TY032)";上海市"立德树人工程"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旨在‘立德树人’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1000-515100-14004)的成果
课堂评价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认知的影响来发挥的,认知功能是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但课堂评价要有效发挥其认知功能,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具备清晰且与学习目标一...
关键词:课堂评价 认知功能 条件 
课堂评价需要什么样的公平性被引量:4
《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24期27-31,共5页王少非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13JJD880014)的部分成果
在传统教育测量理论中,公平性意味着免于偏差、在施测过程中公平对待受测者、测验结果要对所有子群体是平等的、学习机会的平等。这种公平性的含义对课堂评价有多方面的不适应,应构建适合课堂评价的公平性框架。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应体现...
关键词:课堂评价 公平性 新框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