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JDXM009)

作品数:11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小跃白欲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图书馆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新世纪图书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人性儒道心性之学老子境界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心向善:中华民族的信仰追求--《孟子》思想研读
《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第1期5-17,共13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天性本善",所以他的人性论就是天人合德论;孟子认为修身就在于"存心"与"寡欲",并强调"反求诸己"在修养中的重要作用;"求善""可欲"构成孟子"为善论"的内容;为了具体展现人的为善,孟子欲通过对"大人"的行径的描述和...
关键词:孟子  人性 性善 存心 向善 
《论语》:仁者爱人被引量:2
《新世纪图书馆》2015年第2期5-14,共10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及其《论语》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主要命题是"仁者爱人",精神实质是"爱"。爱有孝悌之爱,忠恕之爱,惠民之爱。忠恕之道,尤其是恕道是人与人相处的"絜矩之道",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有心,有情...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忠恕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被引量:1
《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2期5-10,共6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价值取向  仁爱 
《三国演义》应作如是观——兼论战争与人性被引量:1
《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8期5-8,共4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人性关系紧密。战争爆发的原因最后要归属于人性。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战争中显露无遗。因此之故,站在人性的角度来阅读和品味战争题材的《三国演义》自然地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切入...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 人性 真诚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被引量:8
《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期5-14,共10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
关键词:无神 人文 中华文化 心性之学 天人之学 
《水浒传》应作如是观
《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第3期3-5,共3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阅读《水浒传》除了从文学和历史的层面进入,更应从社会和人性的层面给予关照。宣扬社会和人性之善是《水浒传》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它被奉为几大古典名著而受到广泛阅读和传颂的原因所在。但如何从更高、更深的文明、人性、人道的角...
关键词:《水浒传》 价值取向 社会 人性 
国学谈被引量:4
《新世纪图书馆》2012年第8期3-9,55,共8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指称中国传统学问,指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概念被广泛使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学术与思想两个角度来确定国学研究的范围是国学研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主要是指儒道佛三家。儒道佛三家都明确建立了他们各自的...
关键词:国学 儒道佛 核心价值观 人生意义 
论老子的“观”被引量: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31-137,共7页白欲晓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0JDXM009)
"观"与上古宗教祭祀活动有密切关联,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常用于尊者和国之大事。老子之"观"摆脱了传统的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成为修道的实践方式。老子以"妙徼"双观,揭示了道之"无"、"有"的体用意义。老子的"观"不是...
关键词:老子   实践 境界 
论老庄和佛教的最高范畴及其哲学意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5-11,共7页徐小跃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家道教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意义研究"(2010JDXM009)阶段性成果
老庄与佛教之所以能"联姻",决定于他们有着相近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而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又取决于构成这一思想文化的最高范畴的性质。老庄与佛教都将其哲学的最高范畴视为是一个超越一切有限、对待、差别、...
关键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实相  超越 
论儒道两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其生态智慧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7-13,共7页徐小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家道教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儒道两家关注"心性"、"生命"、"人生"的价值取向和关注"天人一体"、"万物一源"、"物吾共生"的思维方式,集中表征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智慧和精神。"仁爱真诚"、"自然无为"为天人共德。这种德性和精神是儒道两家给现代社会贡献的最有价...
关键词:儒道 天人合德 生态智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