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112)

作品数:13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苗雪红华红艳张斌更多>>
相关机构:常熟理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基础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导刊(下半月)》《教育学术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儿童童年社会建构现象学研究范式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儿童的“纯真”:批判及其解读被引量: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96-103,共8页苗雪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及其教育学意义"(10YJCZH112)
在人类历史上,儿童的"纯真"这一概念有着神学的、哲学的以及审美的表达。现代以来,"纯真"逐渐被视作儿童特征的一个关键概念。但是,从1960年代起,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开始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童年,一方面通过历史、人类学及社会学的研究,...
关键词:儿童 纯真 批判 天性 发生学取向 
童年的本质:基于两种童年研究范式的思考被引量: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390-396,共7页苗雪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112)
传统的童年研究将童年视为具有独特性的人生阶段,探究其发展规律与普遍性的特点。近50年来,西方童年研究以批判传统的童年研究为起点,形成了一种社会建构童年研究的新范式,认为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文化的产物,是一种...
关键词:发展范式 社会建构范式 童年的本质 儿童生命 
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综述被引量:2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29-136,共8页苗雪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及其教学意义"(10YJCZH112)
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兴起了新童年社会学,其基本立场是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童年,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其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是:童年是一种赋予儿童社会身份的社会结构,儿童是积极的行动者;推崇通过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呈现儿童的真实...
关键词:社会建构 社会结构 童年 儿童 行动者 参与的方法 
当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考察被引量:3
《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3期16-23,共8页苗雪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固有特点,...
关键词:童年研究 社会建构范式 历史路径 媒介文化路径 社会学路径 
教育现象学之反思被引量: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1期32-40,共9页苗雪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ZH112)
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 自然态度 现象学态度 生命意识 意向性构造 意义 
面向儿童生命整体的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的现象学思考被引量:4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712-716,共5页苗雪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ZH112)
现象学是研究意识的学问,关注存在境遇中人的意向性选择与意义世界的构造;儿童教育是事关儿童身心成长的事务,其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构建他们的心灵世界,发展他们的生存智慧、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在各种存在关系中建构心灵世界是现象学和儿...
关键词:现象学 儿童生命整体 儿童心灵 儿童教育 
对学前教育实践突破“线性时间观”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45-48,共4页张斌 
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2012SJB880002);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及其教育学意义>(10YJCZH112)
线性时间观将时间看做是一种绝对、均质、直线式的流动体。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研究从科学上证明了该观点的局限性。线性时间观使人们形成了"前因后果"的思维方式,从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方面束缚了学前教育实践。借助儿童发展状况记录...
关键词:线性时间观 儿童内时间 学前教育实践 
捍卫与解构:尼尔·波兹曼对现代童年观念的矛盾立场及其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43-147,共5页苗雪红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及其教育学意义"(项目编号:10YJCZH112);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儿童精神成长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XLX001)研究成果之一
从1960年代末期开始,波兹曼关于教育、电视以及童年的研究在西方世界备受瞩目,特别是在1980年代,受社会建构童年研究取向的影响,波兹曼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并通过媒介的历史变迁呈现了西方童年观念的诞生和消逝。波兹曼对童年的...
关键词:童年 社会建构 儿童 媒介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违纪原因探究被引量: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76-78,共3页华红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112):<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及其教育学意义>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堂违纪是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极为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其不仅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直面问题本身,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已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小学低年级学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课堂违纪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探究 
论强化与惩罚的辩证关系被引量:2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6期71-75,共5页华红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ZH112)
"强化"与"惩罚"是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个体行为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表面上看,"强化"旨在加强行为,"惩罚"旨在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似乎极易区分。但进一步研究往往会发现,两者存...
关键词:强化 惩罚 辩证关系 转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