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作品数:684被引量:4572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主办单位:苏州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高等教育专访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作者:陈廷柱王建华顾建民黄启兵曹永国更多>>
发文机构: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问题思维:新质学习力的元素养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沈书生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VGA230012);2023年度南京师范大学重大培育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新质人才能否适应时代所需并推动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学习力。学习力是个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未来的力量,具有学习力的个体建立了主体自觉并形成了主体责任,才能...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质学习力 问题思维 问题意识 问题链 认知之脉 
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数字化时代公民教育权益保障的逻辑嬗变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魏文松 
教育部教育类教指委中文专委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语言文字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24JGYB06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人工智能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模式创新与法律规制研究”(项目编号:23GG03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数字化时代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242024S3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发生了重大革新,既有的公民教育权益保障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公民教育权益保障的传统规范构造模式,主要遵循受教育权保障逻辑,并已形成稳定的规范体系与理论范式。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这种权益保...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受教育权 学习权 国家义务 教育法典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五育并举”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朱永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项目“我国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时代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HA230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五育并举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大模型教育应用展望:基于技术预见的方法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陈向东 靳旭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项目编号:BCA2302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一种公认的颠覆性技术,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亟须全面地审视,以评估可能出现的复杂场景及其后果。本研究从聚焦未来导向、鼓励广泛的多元参与、关注多重并发路径、承认不确定性、挖掘技术应用的深层因素等角度,分析技术预见对于...
关键词:大模型 技术预见 应用场景 GPT-EDU4SIGHT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技术化重塑与教育应对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彭姿铭 谭维智 
山东省社科联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AIGC时代教育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JCXK-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人们对学习变革的热议。通过介入学习者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使得知识转向一种后人类知识,引发了学习内容的意义重组,机器他者的出现拓展了学习活动的关系,学...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重塑学习 知识学习 人机关系 身体技术 
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阐释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刘誉 戴子涵 尚俊杰 
北京社科基金2023重点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JYA004)、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北京市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准备状况与应用案例研究”(项目编号:BCGA241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估者,教师的理解与体验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现象学方法深入探究53名一线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验与认知,发现教师对GAI的使用动机受到社会文化...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主体性 现象学分析 教师发展 
直面教育非实证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46-62,共17页刘庆昌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国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BAA230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类使用非实证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是不容忽视的,但客观上却存在着对教育非实证研究的质疑和贬抑。应当说这样的质疑和贬抑多少有些意气用事,并不能使教育非实证研究无端地消逝。实际上,“教育”具有非经验和非事实的侧面,这...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 非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 理论思维 
中加“共有的教育合作故事”:大学的作用与未来展望——许美德教授专访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许美德 金国 
在中国与加拿大教育合作交流的历史中,1983—2001年这一时期尤其值得关注。在此期间,三个国家级项目得以实施,两国数十所高校参与其中,合作内容涉及管理、农业、教育、工程、医学、环境等诸多领域。这些教育合作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发...
关键词:教育合作 教育交流 文明对话 国际理解 
国际学术流动经历能否促进科研产出?——海外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的追踪对比分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第1期92-103,共12页徐浩天 沈文钦 赵悦 叶晓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教育与高质量就业”(项目编号:22JD880003);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北大研究”一般项目“国际学术流动与学术职业发展: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理工学科青年教师履历数据挖掘的追踪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3YB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际学术流动之于青年学者的学术职业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已逐渐形成“不流动则出局”的趋势。本研究基于一项针对390名理工学科博士后的追踪调查,采用熵平衡匹配方法分析国际学术流动经历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顶级期刊上的发...
关键词:国际学术流动 博士后 科研产出 科研合作 追踪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