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572被引量:2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视域乡村青藏高原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杨富学李晓华丁柏峰陈永涌铁生兰更多>>
发文机构:青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绢帛与铜钱:唐朝虚估问题探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原康 
安徽省科研计划编制项目“唐代地方财政研究”(2024AH053191)。
唐代财政收支中,对以绢帛为主的织物价格的虚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与当时“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有关,也与唐后期国家的财政危机、财政体系和赋税征收方式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两税法实施前后,唐王朝的财政计会方式逐渐由以...
关键词:唐朝 财政 绢帛 虚估 实估 
翻译研究的具身认知:从离身翻译到具身翻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罗迪江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次整体论自觉,具身翻译的提出既是对翻译“认知性”的超越,也是揭示翻译“具身性”的结果。具身认知、身心合一思想是建构具身翻译观的根源,而身体是具身翻译观的内在规范。具身翻译观以身体为切入点,通过涵盖认知性与...
关键词:具身翻译 离身翻译 身心合一 具身认知 具身性 身体 
藏族神话重述与翻译中的叙事重构——以《格萨尔王》英译为中心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李平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小说地域性特征英译的认知再现与重构研究”(24XYY027)。
神话史诗《格萨尔》是藏族地区流传千年的口述文学,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被列入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对《格萨尔》的现代版重述,其英译本The Song of King Gesar促进了史诗《格萨尔》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
关键词:藏族神话 重述 叙事重构 《格萨尔王》 英译 
汪曾祺书画作品中的佛学因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于洋 
文章系统梳理了汪曾祺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带有佛学因素的书画,通过对创作背景的考察和书画诗文对照研究,探寻佛学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汪曾祺不同人生阶段和境遇时的呈现。在风云动荡的时代,汪曾祺通过画幽兰、孤鸟、打坐的僧人来坚...
关键词:汪曾祺 书画 佛学 
以图解史:清代绘画作品中的朝鲜使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27-135,共9页李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8世纪中朝书画艺术交流研究”(22YJC760037);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十八世纪河北地域中的中朝文化交流与传播”(HB21YS042)。
作为清朝的附属国,朝鲜一直同清朝保持着朝贡关系,每年朝鲜王朝会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清中央政府所在地,履行所担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使命,因此历史上留存下来很多有关朝鲜使臣燕行活动的文学、绘画作品。在燕行使臣离开中国之际,中国...
关键词:清代 朝鲜使臣 画像 美术交流 
“胡腾舞”所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36-150,共15页屈玉丽 齐嘉锐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敦煌写本所见东西方文学交流研究”(19CZW031)。
汉朝以来,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凿空,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开始把中亚的商品与文化带向丝路沿线地带,商品与财富的交换也推动着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波斯文化、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都在此过程中融聚在脱胎于粟特文化的“胡腾舞”中...
关键词:胡腾舞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粟特文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周良发 宣静宜 张慧琳 
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材数字化建设研究”(2022sxzz020);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政能力提升计划重大项目“思政课教学协同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探究”(sztsjh-2024-11-5);安徽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SXZX2025-7)。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战略选择,也是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迫切需要,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后备力量。为此,要在厘清怎样融入、确立谁来融入、明晰融入什么、提升融入效果的基础上...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融入 思政课教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大思政课”建设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呼啸 
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陕西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项目“西安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经验研究(1949-1978)”(ZYTS25181)。
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大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基于双方在历史方位、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以及手段方法等多个维度存在的耦合逻辑,遵循研究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和思政教学规律,指出学理性研究与实践需求的相...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思政课”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把握基础、深刻认识、传承弘扬史诗《格萨尔》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3,F0002,共14页丹珠 昂奔 
格萨尔王传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要做好格萨尔王传的保护传承弘扬,一要解决好对史诗产生特定历史阶段、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对活态史诗跨年代跨地域传唱驳杂现象、对现代观念与史诗既有思想冲突、对史诗价值的单一性简单化等五个...
关键词:史诗 格萨尔 价值 传承 
《格萨尔》:作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的意涵阐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4-27,F0003,共15页诺布 旺丹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
“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格萨尔》为代表的我国多民族史诗作出的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话语表述和理论总结,其内涵博大而深邃,为我国史诗研究和学术思想领域提供了明确的话语指南。这一重要表述不仅是站在中华五千年...
关键词:格萨尔 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意涵 阐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