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

作品数:29394被引量:17280H指数:3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林洪桐钟启泉王淦生徐江姜有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课程(中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0期246-246,共1页袁大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就当前的初中语文作业来说,内容陈旧、封闭,形式单一、重复...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业 应试 现状 对策 
影响数学应试技能正常发挥的心理因素及教学策略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9期117-118,共2页代霞 
一年一度的中考,不仅是对初中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学生进入初三复习备考之后,随着考试次数和频率的增加,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多年执教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在数学技能差不多的...
关键词:应试技能 心理因素 教学策略 
高考临场增分应试策略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7期222-222,共1页龙春丽 
一张试卷一分数,一个考生一命运。考场如战场,风云变幻,稍不留神理想大学就可能与你擦肩而过,事后悔恨已然晚矣。那么,如何才能运筹帷幄,在考场上纵横驰骋呢?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作为考生可以从一些方面去着手,临场增分。
关键词:高考应试 临场发挥策略 增分 
从高考题中探寻古诗词鉴赏的应试策略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6期141-141,143,共2页刘芳 
帮助学生把握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规律,指导学生读懂诗歌,掌握答题方法与步骤,才能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应试水平。
关键词:五个必看 掌握技巧 研究题干 
如何在应试教育下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2期194-194,共1页单译侬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科学类学科,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主要研究应试教育背景下提升高...
关键词:应试教育 高中数学 综合素质 研究 
负担减轻了,兴趣提高了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期237-237,共1页代天军 
当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暴露无遗时,全社会上下急切呼唤着教育应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解放出来,走真正能发展每个学生本身才能的素质教育。学校在这种呼唤下艰苦地探索着,跋涉着。我也在苦恼彷徨之后终于甩开了应试教育的羁绊,摸索出适应...
关键词:应试教育 题海战术 学困生 
如何以应试教育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期190-190,共1页曹静静 
随着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地位的逐渐确定,很多人在工作上主要使用的语言便是英语,这使得英语在义务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英语教育过于重视单词与语法的传授,忽视了初中生说英语的能力,使得很多初中生所学到的是'哑巴...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交际 重塑自信 
文本解读教学应试化的倾向及几点策略思考
《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12期56-56,共1页邹杰峰 
当前中小学文本解读教学课堂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目中无人”及“有人无本”的两种解读模式,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文本解读教学课堂严重应试化倾向,表现为“重分数、轻能力”“重模式、轻内涵”“重题型、轻问题”“重形式、轻对话”...
关键词:文本解读 应试化 人本交融 多元合理解读 
应试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11期38-39,共2页陈飞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老师较为头疼的问题。老师不是不重视作文教学,而是不知道如何做好。因此,老师一开始都很卖力地进行作文教学,但效果不佳;后来有的老师积极性受到影响,就在潜意识里不太重视作文教学了。老师...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 高考作文 提高写作能力 策略探究 
培养学习习惯 传授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绿色应试能力被引量:1
《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11期232-232,共1页蒋小兰 
追求思品课的有效教学,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是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思品课 传授 考点 技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