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辞

作品数:512被引量:34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昭聪赵宗乙彭再新程荣李义海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鲁东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修辞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志公先生学术追思会在北京召开
《当代修辞学》1998年第5期47-47,共1页王本华 
为了表达对张志公先生的缅怀之情,学习他的道德文章,纪念他在语言学界、语文教育界等方面的业绩,在张志公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北京市语言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市社科联联合召开了“张志公先生学术追思会”。出席追思会的有北京市...
关键词:追思会 张志公 学术 语言学 语文教育研究 汉语辞章学 道德文章 许嘉璐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 
修辞是优化言语——兼评几种修辞观被引量:1
《当代修辞学》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郝荣斋 
什么是修辞?这是修辞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此如何回答,直接关系到修辞学对象、范围、任务等的确定,甚至关乎整个修辞学体系的建构.较为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应该说始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后的学者们经过孜孜不...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 修辞观 兼评 修辞手段 修辞性质 择语 语辞 陈望道 言语表达 言语形式 
悼念张志公先生
《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6期24-25,共2页张厚感 熊江平 王本华 
5月20日下午,张志公先生匆匆离开了我们。我们难忘他把手教诲的日子,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敬献挽联于先生之灵前,联曰: 高尚道德凭实际行动体现真良师风范光照我辈 深刻文章用浅显语言表达乃大家手笔恩泽后人 志公先生的道德风范和学术成...
关键词:张志公 传统语文教育 汉语辞章学 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科学化 汉语语法 道德风范 修辞 教学语法系统 显语言 
张志公先生对汉语修辞理论的贡献
《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4期1-3,共3页谷志红 庄文中 
自1951年10月开始,张志公先生以张一为笔名在《语文学习》杂志上连载了《谈修辞》,同时又以纪纯的名字发表了《写作方法——从开头到结尾》。前者经过修订补充,于1953年11月以《修辞概要》为名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82年上海教育出...
关键词:张志公 修辞学研究 汉语修辞学 概要 汉语辞章学 《现代汉语》 写作方法 文集 陈望道 运用语言 
修辞中的语流义变和情境义变被引量:7
《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4期8-9,共2页骆小所 
修辞的目的就是要扩大辞辞的所有效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修辞的神奇就在于它能使寻常辞语艺术化,给人以探不尽的韵味。 修辞的神奇在于它能借助特定语境,使辞语产生语流义变和情境义变。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鲁迅先生的《药》为什...
关键词:语流义变 情境义 修辞 言语义 语言义 巴金 《围城》 焦母 语辞 《药》 
中国修辞学今后应有的两个走向被引量:2
《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4期16-18,共3页程凯 
中国修辞学在繁荣了10年之后,似乎又走入了周期性的低谷。当然,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而且判断是否“低谷”的标准往往也是缺乏明确根据的主观印象。但是有两种现象却也值得我们反思。 1.1 现象一:我国语言研究的主流虽转向语言的应用,但...
关键词:传统修辞学 中国修辞学 修辞研究 口语修辞 王希杰 法律语言研究 语言学科 语辞 文辞 汉语修辞学 
略论陈望道修辞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
《当代修辞学》1990年第4期5-6,4,共3页姚亚平 
如果我们说,陈望道提出的十多种修辞学说不是一些碎金散银式的杂乱堆积,而是一个有核心、分层次的完整而严密的思想体系,这恐怕是大家都会同意的。但是,如果我们问,在这个体系中,哪个学说是核心理论呢?认识就未必一致。或认为是“题旨...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 思想体系 陈望道 心理论 习惯用法 学说 调整 语辞 
《骆驼祥子》中色彩语辞的功能凸视
《当代修辞学》1989年第3期20-21,共2页辛尚奎 周成 
老舍的《骆驼祥子》并非以透明无色,而是因色彩效果相当强烈隽永的意象为世瞩目的。尽管有时描述的对象车身显得寒伧猥琐,甚或场景也凄惨晦暗,但作者正是通过某些特定的色彩语辞来诱发和增进读者的色彩感知度,并在多点透视的画面频...
关键词:《骆驼祥子》 色彩效果 语辞 功能 视觉美感 感知度 联想力 
修辞和修改
《当代修辞学》1987年第6期27-30,共4页倪宝元 
关于"修辞"、关于"修改",我们曾摘录过古今名家的论述和实例。从这些论述和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和修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修改也是修辞。一、对照"修辞"定义看修改关于什么是"修辞",各家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基本精神却是...
关键词:修辞 定义 语言材料 语辞 原句 改句 
“秋声”何以夺人心?——谈《秋声赋》的语言艺术
《当代修辞学》1985年第3期37-38,共2页张乃立 
《秋声赋》是宋代文赋中较早而艺术性较高的一个名篇,它在运用语辞和修辞手法上的巧妙之处,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首先,《秋声赋》在运用象声词和比喻手法上是有它的巧妙之处的。当然,象声词的运用,使读者对"秋声"产生听觉表象。比...
关键词:《秋声赋》 修辞手法 象声词 读者 拟声词 实词 比喻手法 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 语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