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性想象

作品数:44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玉玲董斌王世光朱肖一周秀勤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绍兴稽山中学杭州商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物理通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写作(中)》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论被引量: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6-25,共10页赵小琪 周秀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FWWB020)。
20世纪美国诗歌的中国形象之所以呈现一种异于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形象的风貌,与诗人们想象中国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大致而言,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再造性想象、互文性想象、相反性想象。运用再造性想象...
关键词:美国诗歌 中国形象 再造性想象 互文性想象 相反性想象 
开展大班表演游戏 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以大班表演游戏《小牛过生日》为例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114-116,共3页陈艳鸿 罗美情 
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表演游戏则以其"表现性、想象性和创造性"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应在分析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表演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恪守相关的组织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展开...
关键词:表演游戏 指导原则 再造性想象力 
“言外之意”的美学探究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年第3期72-74,共3页陈丽梅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言外之意’理解机制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言外之意"的"余味"美,源于"言外之意"所激发的审美想象。"言外之意"辞面与辞里联系的间接性,需要接受者在理解时发挥想象来寻找其联系,并进行加工、改造。在此过程中,接受者在辞面及语境限定的范围内,体会到思维自由驰骋的快感;同时通...
关键词:言外之意 “余味”美 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如何写好想象类作文
《初中生(锐作文)》2012年第12期17-17,共1页多长军 
想象,是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有两种:一是再造自己所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即再造性想象;二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即创造性想象。
关键词:再造性想象 作文 创造性想象 心理过程 客观事物 记忆表象 形象 感知 
简析空间想象能力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被引量:3
《物理通报》2011年第9期35-36,共2页董斌 
通过大范围调查,研究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异的一些成因,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空间想象能力 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浅析小学数学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年第4期58-59,共2页郭利学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 数学联想 能力的培养 小学 形象思维 再造性想象 心理过程 语言文字 
诗歌鉴赏方法点拨
《山西教育(高中理科版)》2009年第12期19-19,共1页刘薇 
诗歌的创作与鉴赏都离不开想象。雪莱说过:“在通常的意义下,诗句可以解说为想象的表现。”诗既然是“想象的表现”,离开了想象便无法创作,无法鉴赏。一般说来,再造性想象应用于诗的鉴赏,创造性想象应用于诗的创作。可见品味诗的...
关键词:鉴赏方法 诗歌 再造性想象 点拨 创造性想象 写作能力 鉴赏能力 创作 
让想象伴随孩子的阅读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第4期221-221,共1页夏丽萍 
阅读的过程应该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可以说,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小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如果能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进行不断地想象,就可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会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
关键词:想象 阅读 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学生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途径被引量: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5期32-33,共2页徐健 
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思维的起点,感知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按“模子造型”。创造性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提示,由自己独立地去创造出新的形象,即“无模子造型”。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对...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 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 学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造性想象 现代教育 学科优势 
让想象在文学鉴赏的天空翱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7年第12期55-56,共2页邓中俊 
想象能使人对文学形象有具体感受,文学鉴赏的形象感知必须运用想象。
关键词:想象 再造性想象 文学鉴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