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知

作品数:88被引量:1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四光赵馥洁顾红亮黄勇陈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苏格拉底德性之“知识”的三重内涵
《学理论》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潘卫红 
学术界关于苏格拉底的德性之“知识”一直有不同的解读。在苏格拉底这里,与德性有关的“知识”,具有两个维度:其一是关于诸德性及德性整体的定义性知识;其二是德性本身所需要的知识。而在考察德性本身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又...
关键词:苏格拉底 德性 知识 
张载“知”论:知识与道德的区分
《文化学刊》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靳鹏娟 王川 
邯郸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邯郸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XW2024311);云南师范大学202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冯友兰晚年哲学观的现实意义研究”(项目编号:YJSJJ23-B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载儒学中的“见闻之知”是指通过感官观察和经验积累所获得的知识。然而,张载也提出了“德性所知”,作为感官知识和道德知识两种认知获取途径,这两种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术界对此专门做出的研究甚少,且从字面理解上很容易混淆不清...
关键词:见闻之知 德性之知 道德 知识 差异性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机制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23期57-60,共4页管叶青 
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之困、教学机理与实现路径,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之困在于:重视课程知识灌输与课程知识主体搁置、轻视生活情境创设与个体知识文化虚无、漠视个体身心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教学转化 知识运用 德性之知 
以经典联结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基于杜威对知识和智慧的思考
《山海经》2020年第19期0019-0020,共2页肖潇 
杜威从知识与智慧两个层面对美国学校的知识性学科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智慧是超越知识的。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蔓延着一种逆时流的倾向,与其同时代学者推重知识性学科的倾向格格不入。将杜威的知识观与智慧观转译到中国语境中,即是见...
关键词:杜威 知识性学科 智慧 经典 
闻见与德性——朱子、阳明“知”论辨析被引量: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1-41,共11页向世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项目批准号:17ZDA013)资助
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两分是宋明时期流行的做法,德性之知不萌于闻见则是自张载、二程开始的代表性观点,目的在于维护德性的先天必然性。朱子希望沟通闻见与德性、人心与物理的"主宾之辨",形成既有内外又合内外的格物穷理的认识路经。...
关键词:知识 闻见之知 德性之知 格物致知 
“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之区别及其意义——张载《大心篇》解读兼论其知识论被引量:7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王黔首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还是"见闻之知",都属于"德性所...
关键词:德性所知 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 知识 人性 
德性之知: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观”问题
《文教资料》2011年第22期146-147,共2页顾竹平 
"思想品德知识"与"数理化知识"的区别相当于中国古代"知识观"中的"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别。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解释和强调诸如"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德性之知"是"见闻之知"的根源;以"德...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 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 知识观 
对德性之知的再阐释——论杜维明的体知概念被引量:13
《孔子研究》2005年第5期105-111,共7页顾红亮 
杜维明的体知概念是在默会知识与儒家思想的现代性的双重语境下对儒家的德性之知传统所作的一种新阐释。体知是那种与认知相对、与实践结合、体现人格尊严的认识,具有认识的意义和实践的意义。杜维明对体知概念的论述与波兰尼在个人知...
关键词:体知 德性之知 个人知识 默会知识 实践 认知 人格 
唐君毅先生论「德性之知」与「知识之知」的关系之检讨
《鵝湖月刊》高瑋謙(Wei-Chan Kao)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