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线

作品数:84被引量:15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迪朱爱民王业勤甘建红罗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理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天气系统类试题的分析与判断
《地理教学》2017年第18期58-61,共4页陈继革 张莹 
天气系统类试题当前考查的方向:一是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分析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对应的风力大小、气流状况、当下与未来的天气状况等;二是基于区域的天气状况分析判断。核心考点是等压线判读、风力与风向、锋面系统、天气特征。目...
关键词:天气系统 等压线 锋面 
体验式学习对学生风与等压线(面)空间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地理教学》2014年第12期18-22,10,共6页邓绍辉 
以教学方式为自变量,控制其它变量,通过实验以定量的方法研究体验式学习对学生风与等压线(面)空间素养培养的实效性,确立风与等压线(面)空间能力要求与权重设置细目表,并根据细目表命制测试题。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体验式学习培...
关键词:风与等压线(面) 空间素养 体验式学习 常规教学 实验 实效性 
等压线(面)判读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地理教学》2014年第3期22-24,共3页金子兴 吴桂英 
等压线和等压面由于高度抽象,对于中学生而言,其判渎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等压面有不同的表示方式,而气象部门对等压面又有很多专业的规定,这更增添了判读的复杂性。笔者认为,要正确判读等压线图,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等压线 判读 等压面 表示方式 气象部门 中学生 复杂性 
修改教材图像 搭建思维阶梯
《地理教学》2014年第3期39-40,共2页贲丽丽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内容,该节内容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太好,表现为作业错误很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思维认知困难的难点...
关键词:教材 图像 修改 阶梯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等压面 等压线 
两道相似高考题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地理教学》2013年第19期57-58,共2页姜家余 
题目题目之一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安徽卷34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
关键词:高考题 人教版 地理知识 天气系统 知识点 地理事物 沙尘暴 次生灾害 灾害种类 局部区域 等压线 
“等值线”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地理教学》2012年第9期34-39,共6页张晓剑 鲁爱华 
一、师生纠错1.思维误区分析【问题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联系与区别。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误区很多同学将图中的等压面认为就是等压线,出现不应有的错误。矫正气压是指从观测点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
关键词:等值线 试题 误区分析 等压面 气压值 等压线 示意图 等温面 
“物质运动规律”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地理教学》2012年第7期36-42,共7页郭振宇 鲁爱华 
误区 图中C点和D点的风力大小相等。 矫正“图中气压梯度”相等的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拓展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图中气压梯度...
关键词:物质运动规律 试题 气压梯度 等压线 比例尺 风力 相等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等压线与等压面被引量:1
《地理教学》2011年第20期28-28,37,共2页孙冬冬 王梦麦 
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知识在中学地理中属于教学难点,教材上对于相关内容的介绍较少,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偏差。如何正确理解等压面与等压线的概念及彼此的关系,特别是作为形象化教材的地图册对此应如何直观呈现,本文试作探索。
关键词:中学地理 等压面 等压线 地理教学 教学难点 地图册 形象化 教材 
由一道虚拟区域试题说开去
《地理教学》2010年第15期54-54,共1页金春 李兴防 
一、解析 图中要素虽然简单,但涉及到的地理规律、原理却很多。可从图中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判断该图位于北半球,理由是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由风向的偏向判断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
关键词:虚拟区域 试题 南北半球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太阳光线 等压线 南半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