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志向

作品数:72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士聪吴孟超余东陈元忠周中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志在富民”的深刻意蕴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3年第9期41-41,共1页邱泽奇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熟悉或不熟悉费先生的人大概都知道,费先生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归纳为四个字:志在富民。在我的头脑中一直保存着一幅清晰画面,即先生手书的“志在富民”。
关键词:费先生 治国之道 深刻意蕴 富民 人生志向 熟悉 
咸鱼有哪些特征?
《现代阅读》2022年第5期94-94,共1页侯文凯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看起来是习惯问题、自律问题或能力问题,其实根源都是志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表现来判断这个人有没有找到他笃定的人生志向和使命。比如以下这些表现。
关键词:生活 人生志向 表现 
一次生动的“人生志向”主题班会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年第34期21-23,共3页张宏 江斌 
重庆市第十届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中系统落实的研究”(课题号:XH2021B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经典文本,总感觉它与当下教学中的一个热词——"真实情境"高度契合。把握教材文本中存在的真实情境,既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又能引领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就《侍坐》而言,其真实情境...
关键词:主题班会 真实情境 教材文本 引领学生 经世济民 理解文本 创设学习情境 激烈变革 
叶笃正:学笃风正,“气象”万千
《科学启蒙》2021年第1期30-31,共2页37度 
14岁以前,叶笃正都是在私墊受教育的,没有进过学校。1930年,他进入著名的南开中学,一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叶笃正一边参加学生运动,一边思考着人生志向。要报国,这是肯定的。问题是,以何种方...
关键词:叶笃正 南开中学 九一八 报国 人生志向 事变 
《史记》的“富贵”观
《月读》2019年第10期26-35,共10页王子今 
“富贵”,曾经是秦汉社会普遍的追求。人们公开地表达这种心愿,而并不有所隐晦。《史记》客观地记述历史,对相关现象有所反映。面对儒学轻利重义的义利观,司马迁的态度似乎是有所保留的。他对于博取“富贵”的人生志向持宽容理解的态度...
关键词:《史记》 富贵 宽容理解 人生志向 工商业者 货殖列传 义利观 司马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话体教学探寻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20期156-157,共2页杨楠红 刘海军 
文言文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作为沿用了几千年的书面语,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隐藏着中国人的思想密码。文言文教学的宗旨就是为了学生现代人格的养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被誉为《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谈论...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子路 曾皙 对话体 中华民族 现代人格 人生志向 《论语》 
孔子的生态观探析
《寻根》2019年第1期4-8,共5页王星光 
孔子不仅是一位直面社会现实、关心社会问题的政治家、教育家,而且也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他以“好学”和“博学”而著名,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其中包括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观。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在《论语·先进》篇...
关键词:生态观 孔子 社会现实 社会问题 “博学” 自然科学 人生志向 治国安邦 
哈文谈李咏:他的人生志向特简单
《意林》2018年第24期52-53,共2页哈文 
我和李咏虽说不是青梅竹马,也算得上一块儿长大。当年我十八,他十九,我属鸡,他属猴,进大学没俩月就谈上了恋爱。我爸一提起这事儿就忧心忡忡:“老话说,鸡猴不到头儿。你们啊,哎……” 担忧归担忧,李咏最终还是凭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关键词:人生志向 李咏 青梅竹马 担忧 
九十六岁,我的岗位还在手术台被引量:2
《党建》2018年第10期26-28,共3页吴孟超 
近百年的人生经历,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个人的命运始终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的少年时代,国家正处在外患内忧、积贫积弱的危难时期,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热血青年的人生志向,这一信念也影响和决定了我一生的事业轨迹。1922年8月...
关键词:手术台 岗位 人生经历 人的命运 少年时代 积贫积弱 人生志向 救亡图存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8年第9期38-41,共4页王聪聪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巧妙引入历史背景,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意图,进而理解诗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并了解怀古诗的写作特点。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及远大的人生志向。3.借助文包诗理解杜牧...
关键词:教学设计 绝句 《题乌江亭》 教学目标 诗人创作 理解诗意 人生志向 爱国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