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觉醒

作品数:50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木斋武润婷唐代兴陈静李亚男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疆学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养生大世界》《荣宝斋》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尊重生命:魏晋名士悲凉而孤独的抗争——《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联读被引量:1
《读写月报》2023年第34期18-20,共3页赵文建 
汉末魏晋是中国古代人性觉醒的时代,“人”被发现。曹操说“性不信天命之事”[1],他三次颁布法令,唯才是举;仲长统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嵇康激烈地反对名教。这就打破了汉朝以来笼罩天下的“天人合一”和“三纲六纪”之说。尽管...
关键词:越名教而任自然 《归去来兮辞》 人性觉醒 《兰亭集序》 魏晋名士 汉末魏晋 王衍 《陈情表》 
论人的去商品化趋势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10期80-89,共10页张卨 
虽然人们奢望“活出自己”,但在日益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几乎无人不沦为具有买卖和资本性质的活的商品。而人的商品化,就是人的物化和异化,就是指在人的求生过程中,被商品化的人不再成为原本的自由主体,而是沦落为另一些人统治支配、敲骨...
关键词:商品化 人性觉醒 去商品化 民主制度 改造人生观 
与神诀别:人性的觉醒与自缚--从四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天地分离神话谈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5,共5页郑芩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天堂型”天地分离神话承载着人类自我认知的发展历程,神话中神人关系亲密祥和的乐园时期因人类的贪欲与抗争而终结。神人、天地的分离,标志着人类从未觉生死、不分彼此的自在阶段,迈向对自我能动性与局限性辩证...
关键词:非洲神话 天地分离 人性觉醒 中介者 等级秩序 
《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117-120,共4页卢亚男 
2019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列斐伏尔‘空间三一论’视域下的托尼·莫里森小说研究”(SK2019JD14)。
莫里森的小说《爱》讲述了一个美国黑人家族中三代黑人女性在民权运动背景下爱恨交织的故事,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由单薄走向丰满,由一元走向多元。她们由沉默顺从到意识觉醒,从反抗父权到追求平等的嬗变过程有力地证明了黑人女性的成...
关键词:女性形象 父权 人性觉醒 《爱》 
秦小篆的“人文”意味
《荣宝斋》2022年第5期254-255,共2页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简而言之,就是重视人的文化。不错,人性的觉醒始于魏晋,表现于书法方面,呈现了鲜活、流畅、雅致并富有生命之美的艺术感受。而在"人性觉醒"之前,还有一个"人的觉醒"前奏。如若没有"人的觉醒",便不会...
关键词:艺术感受 人的觉醒 生命之美 书法艺术 人性觉醒 人性的觉醒 秦小篆 人文 
用身体证读《道德经》《黄帝内经》(下)
《养生大世界》2021年第13期31-35,共5页张强 
问:《道德经》《黄帝内经》对于人生病的病因是怎么认为的?答: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描述的身体是形而上的精神体,而病患的产生原因则是下降到具象的物质体上,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心灵力量。身体的疾病与苦难,是生命形式的异化,缺乏作为主...
关键词:《道德经》 《黄帝内经》 人性觉醒 生活体验 自我调节 形而上 身体 
文化冲突中的人性觉醒——厄普代克《恐怖分子》解读
《今古文创》2020年第10期27-28,共2页张宇宏 
作为后“9·11”时代不可被忽视的文学作品,约翰·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以少年艾哈迈德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展现了被边缘化的宗教力量对于美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看似包容的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恐怖分子...
关键词:后“9·11”时代 宗教信仰 约翰·厄普代克 文明冲突 
记忆之魅与人性觉醒——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40-45,共6页陈沙沙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反复出现的"文革"记忆多被悬置,然而这正是作者于后革命时代的反思基点。这些"文革"记忆附着在韦婉及安然父母等人的思想中,并"塑造"、束缚着新一代的安然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编织着中学生安然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铁凝 “文革”记忆 规约 反思 人性解放 
非虚构写作:时代呼唤人性觉醒与群体意像表达被引量:3
《中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24-29,共6页张林贺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成为中国文坛、传统媒体、原生新媒体等共同关注的一个热词。其倡导的创作主体在场性、事实的亲历性、结局的反思性等叙事特点,呼应了中国文学和传播阈值中个性化和人性化觉醒的现实需求,突破了不同文体的内在规定性...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发展现状 人性觉醒 真实度 创新方向 
“至情至性”《牡丹亭》——从《牡丹亭》看明代的人性觉醒
《活力》2018年第20期93-93,共1页龚莎莎 
《牡丹亭》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汤显祖的创作巅峰,与同类作品相比,《牡丹亭》可谓"至情至性".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生,为情突破生死界限,她对爱情的最初觉醒实际上是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牡丹亭》是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兴起后...
关键词:至情 至性 心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