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词

作品数:365被引量:96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余东涛吴芳梅晶陈美玉何亮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对外汉语教学视角谈“大+时间词+的”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4期130-131,共2页张清君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来讨论“大+时间词+的”格式。虽然在该格式中“大”的词性备受学者争议,但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需向学生强调“大……的”格式的固定性;其次,对能进入该结构的时间词本文做出了...
关键词:“大” 时间词 后续句 主观态度 对外汉语教学 
让数学课堂具有生长的气息——以《24时记时法》教学为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年第11期62-63,共2页赵爱平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除此以外别无目的。这一观点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生长。新课程呼唤充满生长力的数学课堂,即数学课堂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而且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活动 时间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知识点 
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课文阅读训练
《师道(教研)》2016年第8期87-87,共1页刘石辉 
一、对课文材料进行理解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注意材料的细节。例如,故事、传说、人物传记等题材的课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要求学生贯穿全文的主...
关键词:英语课文 引导学生 阅读训练 人物传记 英语教学 事物名称 时间词 材料 
教学视角下的“大X(的)”及后续句研究被引量:4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05-108,共4页窦焕新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提升辽宁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3DYY023);渤海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13YB01)
我们研究的是"大半夜的,嚷嚷什么?"这类句子,将其称为"大X的"句。在"大_的"中的时间词应该是绝对时间词,"大_的"的作用是凸显其内涵义。另外,通过对后续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_的"正形成为一个表达主观情态的语用标记,通常表达"后...
关键词:时间词 后续句 语用标记 
论时间词“现在”的语篇功能——兼谈对外汉语语篇教学被引量: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曹沸 
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14B008);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B14YY01);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430805)
"现在"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时间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基本语法意义清晰,在语篇中的衔接、对比和背景功能也突出,但在汉语本体和中介语中,"现在"的使用经常出现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等级篇章教学意识,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时间词 现在 基本语法意义 语篇功能 
现代汉语中时间词“现在”和“目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青年时代》2014年第17期31-32,36,共3页冯小梅 
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意思相近的词,在用法上很容易混淆,通常这样的词被称为近义词,这样的词一般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但很多情况下,这种替代使用又会产生歧义。当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较难的一个模块,所以近义词的区分...
关键词:近义词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教学建议 
重视现代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4年第8期68-69,共2页王晓玲 
“现代”是与“当代”有着明显区分的一个时间词。在文学史上,“现代”指的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时间段,俗称“现代文学三十年”。而“当代”则指的是1949年之后一直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并且还在不断延续的这一时间...
关键词:现代文教学 1949年 意义 “现代” 新中国成立 时间词 五四运动 现代文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见时间词被引量:2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68-72,共5页张加林 
针对时间词的研究,不仅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涉及的时间词,如"年、月、日、星期、小时"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使用偏误,归纳总结其准确用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时间词 时段 时点 日期 时刻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和“上”“下”时间词的教学
《青春岁月》2012年第20期406-406,共1页周静 
汉语中用"上下"方位词表示时间顺序的独特表达方式是二语学习者的难点,而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决定了汉语表达中在先的时间为"上",以在后的时间为"下"。可理解输入决定了文化背景教授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性记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汉语的时...
关键词: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 可理解性输入 时间词教学 
感受规则设计的原理——《24时记时法》教学设想与教学实录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年第10期32-34,共3页王德祥 
【教学设想】记时法,是为了解决钟面一圈只有12小时,而如何记录一天24小时的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口头表达不一定那么规范,比如问:"你什么时候放学?"通常的回答是"4点"或"下午4点",在现实的情境中我们都能明白指的是下午4时。...
关键词:记时法 时间词 规则设计 钟面 教学设想 课件 学生 原理 时刻表 生活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