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

作品数:9477被引量:11801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凤城黄楠森雷戈林锋王晓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教学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观达识,明其流变——蒙文通的民族史观建构及其时代折射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5期52-61,202,共11页裴艾琳 
20世纪20至30年代,随着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日趋深重,历史学界对国家、疆域、民族等问题的讨论亦日益激烈。在此期间,蒙文通综合民族、文化、地理等维度,提出了“三系说”“中华民族东来说”及“民族移住与融合”等重要理论,建立起独具...
关键词:蒙文通 民族史观 民族认同 
从分割到遮蔽:矢野仁一的中国意象塑造及其近代性尺度被引量:3
《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5期25-32,24,190,共10页孙志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日本在华资源‘调查’及盗绘图表整理与研究(1868-1945)”(18ZDA204)阶段性成果。
20世纪20-40年代,伴随亚太时局的变动,矢野仁一提出了“满蒙藏非中国本来领土论”等一系列污名化中国的论说。自华盛顿会议召开,中经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迨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矢野仁一先后塑造了“中国非国”、“动的中国”和“不动的...
关键词:矢野仁一 动的中国 不动的中国 进步史观 近代性 
社会、经济与激情——重思亚当·斯密的历史观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6期91-103,168,共14页杨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苏格兰经济转型研究”(19BSS021);西藏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项目“1700—1900年苏格兰经济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8世纪苏格兰启蒙文人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历史观念和著史方法,亚当·斯密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认为治史是为了揭示历史真相背后的哲学真相,以期达到"教谕"目的。他试图利用"推测的历史"为人类社会的演进寻找一个关联律,提出了社会发展四...
关键词:亚当·斯密 “推测的历史” 四阶段论 商业社会 历史观 
试论中国古代“良史”观的发展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4期39-43,138,共5页胡楚清 
“良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上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历代学人关于“良史”的评论涉及史官以及史家的历史记载、历史撰述、历史评论和个人品德。综而观之,这也可以看作是“良史”观的种种表现。而“良史”观的发展经历了从对个体“良史”的...
关键词:良史 演变 主客体关系 发展 
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一些认识被引量:5
《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付文治 
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养成的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唯物史观 历史学习 教学要求 人类历史 教学实践 中学生 历史观 
理解试题应具备基本的历史观念——以两道高考试题中的“中国国家观”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5期162-166,共5页税光华 
学生在考试后,往往会有一个疑问:题目可以通过"技术"作答,但是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写答案"。如此,题目的正确概率则比较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理解"试题时缺乏基本的"历史观念"。那么什么是观念...
关键词:历史观念 国家观 高考试题 关键词 解释学 古代中国 紫石英号 近代中国 概率 命题者 
钱穆的历史观
《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3期134-134,共1页克明 
谁也知道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钱穆,并没有在外国镀过金,而只是一个中学毕业生,连大学都没有进过,可是他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上颇能自立门户,自圆其说。
关键词:钱穆 历史观 北京大学 中学毕业生 中国历史 
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亚洲观探析及对右翼批判
《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3期4-9,共6页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16
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出现一场有关"亚洲是什么"的大讨论,站在日本立场,重新定位亚洲,进而回答如何看日本,如何看中国这样的大问题。有三个有影响的思想派别发出声音,分别从新亚洲主义、太平洋亚洲论、海域史观的立场阐述各自的亚洲观...
关键词:新亚洲主义 太平洋亚洲论 海域史观 右翼批判 
“动力”的寻求:“宇宙观”与“历史观”的双重进路——以梁启超思想为视域的考察
《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张杰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项目批准号12FZX021)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动力"的寻求确乎是时代的中心问题,作为戊戌时代的思想家,梁启超的思考较为深入,更加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他对"动力"的寻求之追问,展开为"宇宙观"与"历史观"的双重进路。在宇宙观方面,梁启超以"...
关键词:梁启超 动力 宇宙观 历史观 
历史教学“讲清楚”仍很重要——基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的教学思考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3期127-129,17,共4页李树全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师们普遍接受了“用教材教”的观念,教师能够依托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历史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多元。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突破了长期以来教科书对...
关键词:历史教师 历史课程 教学思考 高中历史 新课程改革 二月革命 文明史观 历史事件 中学历史教学 课程标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