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教

作品数:21860被引量:15088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钟启泉杨东平王淦生朱永新王策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课程(中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课标下“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9期29-29,共1页蒋悦 
新课标不仅对当前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还要求各级教学要更加注重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能力。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承上启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 尝试教学法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8期52-52,共1页郑胜全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初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不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为了提升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需要革新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弥...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思想政治 教学方式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5期221-222,共2页王倞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是传统课堂呈现的教学模式,也正是这一模式导致了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而尝试教学法则是从这一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革新,直接将先教后学转变成先学后教,这样不仅落...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高中生物 应用 
尝试教学在“铁生锈的探究及其防护”中的应用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3期89-89,共1页杨祎 
用尝试教学的方式进行铁生锈探究的相关教学。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和教师适时引导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尝试教学 铁生锈 初中生 
如何在应试教育下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2期194-194,共1页单译侬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科学类学科,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主要研究应试教育背景下提升高...
关键词:应试教育 高中数学 综合素质 研究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期82-82,共1页白林林 
尝试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三位一体。它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让学生参与并实践尝试教学法,更能形成并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历史 学科能力 教学实效 
负担减轻了,兴趣提高了
《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期237-237,共1页代天军 
当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暴露无遗时,全社会上下急切呼唤着教育应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解放出来,走真正能发展每个学生本身才能的素质教育。学校在这种呼唤下艰苦地探索着,跋涉着。我也在苦恼彷徨之后终于甩开了应试教育的羁绊,摸索出适应...
关键词:应试教育 题海战术 学困生 
生物“小助教”——生物课堂中的尝试教学
《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11期177-177,共1页马成 
现在的课堂基本都是灌输式教学,老师并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利用生物“小助教”可以了解学生自己的需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使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途径,让学生教会学生,学生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尝试教学 生物 助教 主动学习 
尝试教学法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应用片段与评析
《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9期104-104,106,共2页左爱娟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数学教学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被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越来越看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有...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应用 评析反思 
体育应试教育改革
《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9期44-44,共1页曾佳斌 
想要彻底摆脱初中体育教学'应试教育'的羁绊,从而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除了政策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热爱体育的情感和思想,全身心地投入...
关键词:初中体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