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比句

作品数:25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章新传高育花张洁葛艳娇吴建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上饶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语文研究》《励耘语言学刊》《民族语文》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平比句使用情况的考察
《世界华文教学》2023年第1期123-137,共15页刘汉武 
胡志明市银行大学科研项目“越南学生汉语平比句使用情况研究”(项目编号:CT-2108-144)
本文将汉语平比句分为五种句式T1(X像Y一样)、T2(X像Y一样R)、T3(X跟/和/同/与Y一样)、T4(X跟/和/同/与Y一样R)、T5(X有Y这么/那么R)。通过考察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本研究发现越南学生倾向于使用T1句式,不使用T5句式,各句式使用...
关键词:平比句 越南学生 中介语语料库 偏误 习得 
从满汉合璧文献看近代汉语平比句标记“的+C”的来源与发展演变
《民族语文》2022年第2期24-34,共11页孟繁杰 李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满汉合璧类白话文献的18-19世纪北京官话语法研究(15BYY127)”资助。
本文讨论近代汉语平比句标记“的+C”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其中,“的一般”来源于蒙古语,最早出现于元代;“的似的”“的是的”“的一样/的样”来源于满语,最早出现于清代。虽然产生时代和来源语言不同,但产生原因基本相同。同属阿尔泰...
关键词:清代 满汉合璧文献 平比句 语言接触 
《生经》与《搜神记》平比句比较研究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4-88,125,共6页刘双双 王建军 
《生经》与《搜神记》口语化程度较高,成书年代相近,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来源。文章通过统计和分析两本书中的平比句,从整体句式、比较标记、比较项等角度归纳了中古时期平比句的句式特点,总结了两部书中平比句的异同点。在整体句...
关键词:《生经》 《搜神记》 中古 平比句 
琉球官话课本的平比句及相关问题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99-105,共7页范培培 
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WY1809)。
通过对琉球官话课本平比句的考察,发现它和同时期的北京官话文献《红楼梦》(前80回)有很大不同。进一步发现清中叶及清中叶以来南、北、中部文献和当今汉语方言中,“似”类比拟助词的使用均呈现出南北对立的分布规律,这一分布规律使我...
关键词:琉球官话 平比句 “似”类比拟助词 
胶辽官话平比句对比研究
《安康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71-78,83,共9页孙聪 
平比句是语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胶辽官话比较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辽官话存在着类型多样的平比句系统,可以分为五大类25小类,五大类分别为:“和/跟”字句、“似的”句、“有”字句、“赶”字句和“不起”句。根据已有的...
关键词:胶辽官话 平比句 类型学 辽宁 山东 
小店方言中的比较句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19年第21期41-42,48,共3页王淑冰 
小店区位于太原市,其方言比较句句式颇为丰富,平比句、差比句、极比句的语义表达有所交叉,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含义,同时可以展现比较中的细微差别,还可以表达一定的语用色彩。
关键词:小店方言 平比句 差比句 极比句 
现代汉语三种平比句型的语义认知机制研究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17年第12期75-80,共6页魏阳阳 
拥有进行比较的能力是人类发现规律并把认知活动加以结构化的基础,通过比较事件人类才能感知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正因为比较是人类共有的思维认知能力,体现在人类语言中的比较语义范畴也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每种语言...
关键词:平比句 比较标记 认知语法 语法化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中介语平比句研究被引量:1
《语料库语言学》2017年第2期41-57,114-115,共18页华雨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平比句是比较句的一种重要句式,也是语法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平比句进行穷尽性梳理,同时以字数和语体较为匹配的自建中国学生作文语料库为汉语母语参照语料库,梳理并探讨高...
关键词:语料库 汉语中介语 平比句 
试论汉语的平比句和比拟句被引量:2
《励耘语言学刊》2016年第2期69-80,共12页高育花 华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研究”(项目号:12BYY084);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项目号:2011XJ013)的阶段性成果
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同属比较,但从汉语历史发展看,平比句和比拟句的语义和句法形式并非都是泾渭分明,在某些历史时期,有些平比句与比拟句的演变路径确实并不相同.本文在整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句法形式、句义、是否处于同一语...
关键词:平比句 比拟句 语义范畴 句法形式 原型范畴 
元代汉语中的平比句和比拟句
《长江学术》2016年第3期95-105,共11页高育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研究>(12BYY084);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2011XJ013)的阶段性成果
元代汉语中平比句和比拟句的表现形式有不少交叉、重叠之处,如"X+W+如/若/似+Y"、"X+如/似/也似+Y+W"、"X与/和/如/似/同/是/比如Y一般/般"、"X如/如同Y相似"等既可表示平比,也可表示比拟。但是,二者在表现形式和使用频率上也有诸多不...
关键词:平比句 比拟句 比拟式 元代汉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