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心理

作品数:246被引量:10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段绍俊刘莹周友泉李伟陈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昆明学院长江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悬念的力量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24年第10期60-61,共2页李芳 
我们在阅读一部小说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参与想象,推测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这种很想知道故事结局的关切和期待心理就源于悬念产生的力量。在《树上的男爵》这部小说第一章的末尾,柯西莫宣称“我决不下树”。“决不”是一种态度,表...
关键词:期待心理 柯西 悬念 人物命运 故事结局 故事情节 力量 
受众对电影传播效应的期待心理成因分析
《戏剧之家》2023年第34期155-157,共3页王亚伦 
电影艺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不仅能够促进受众对信息的理解,还能填补受众的精神内需,满足受众多项需求。在电影传播过程中,受众容易下意识产生对电影叙事的预测与联想,以满足对电影内容的期待心理。为更好地吸引受众、提升电影的...
关键词:传播效果 期待心理 认知需求 审美需求 
基于“学为中心”的延时反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4期71-71,共1页徐亮 
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包括“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其中当堂教学、反馈评价作为“以学定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呢?采用延时反馈不失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延时反馈评价,顾名思义,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学为中心 思考过程 延时反馈 期待心理 反馈评价 课堂教学 
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
《湖南教育(中旬)(B)》2021年第8期57-57,共1页杨倩茹 
悬念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本指人们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和期待心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地创设悬念.让教学过程不断满足学生追求、探索知识的心理需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
关键词:期待心理 悬念 人物命运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效果 心理活动 文艺作品 探索知识 
层层设疑与妙解悬念——记叙文构思之悬念法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0年第22期55-58,共4页陆雅琴 
"悬念",作为叙事文"尺水兴波"的常用技法之一,已被谈论得很多了。下面,只说悬念法运用中的两个具体问题。一、层层设疑倍增魅力所谓"层层设疑",就是连续设置悬念,使阅读者持续生成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为篇末处)才彻底交"...
关键词:悬念法 设置悬念 记叙文 期待心理 设疑 叙事文 常用技法 妙解 
摒弃神药期待心理
《现代工商》2020年第2期52-52,共1页周琳 
疫情暴发,多项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正加快科研步伐,不仅有学者发起了多项研究.一些药物也紧急进入临床阶段,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商品名:“克力芝”)以及在研药物瑞德西韦等。目前,这些药物进展如...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 期待心理 观察性研究 诊疗方案 抗艾滋病药物 临床阶段 干预性 医疗机构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创新作文(初中版)》2020年第2期32-33,共2页吴应海 
“悬念”是指观众、读者在欣赏戏剧、影视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设悬念,无疑能充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达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作家美文]信...
关键词:巧设悬念 大学生 记叙文 期待心理 鲁西南 人物命运 姜村 文艺作品 
暗示的力量
《快乐语文》2019年第34期11-11,共1页倪燕 
“前方高能!”看到这几个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是如今网络视频常用的一种手段,用来告诉你接下来有重要的事件要发生了。新词“前方高能”源自日本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中频繁出现的台词,大意为“前方高能反应,非战斗人员迅速撤退...
关键词:期待心理 网络视频 动画片 《机动战士高达》 台词 暗示 
延缓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2019年第21期28-29,共2页何凤英 吴汉祥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QGX2018-151)的研究成果之一
延缓评价是指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延迟,给学生留下一定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才给予恰如其分...
关键词:深度学习 思考过程 延缓评价 期待心理 学习与思考 评价方式 自由思考 学生提出的问题 
6中心理暗示易引起失眠
《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11期67-67,共1页黄伟杰 
害怕失眠心理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夜晚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期待心理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冲突心理有的人...
关键词:期待心理 脑细胞 心理暗示 失眠 兴奋状态 瞻前顾后 自责 突发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