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论

作品数:231被引量:40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进书黄大军赖大仁刘悦笛杨向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审柄谷行人的现代文学起源论和终结论——兼论其思想“移动”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4年第2期60-74,253,共16页沈若然 
日本著名思想家柄谷行人在1980年的《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批判“文学”概念的不证自明性,提出日本现代文学是明治20年代发生的认识论颠倒的产物,说明了文学与现代性以及民族国家建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影响巨大。不过起源与终结本是一...
关键词:柄谷行人 文学 现代性 起源 终结 
出版的可能未来:技术装置再生产中的电子游戏
《现代出版》2024年第11期47-54,共8页朱恬骅 
传播哲学家弗卢塞尔从文本书写让位于技术图像的状况推断出版消亡的前景,提出两种有代表性的“出版终结论”。回顾“技术图像”概念并将电子游戏与电影相比较,可论证弱版本的出版终结论不能成立,这是因为当前不仅存在进行图像再生产的...
关键词:出版终结论 技术图像 二阶再生产 游戏出版 
算法机制与智媒时代文学生产的美学逻辑——兼及“文学终结论”的算法想象与可能性进路
《学术研究》2024年第11期169-176,178,共9页张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视觉修辞与中国近现代画报的‘解放’叙事研究”(23BZW106);教育部规划项目“算法传播与数字时代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型研究”(23YJA751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智媒时代的神经中枢,算法传播的文学介入是这一技术形态进驻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度模式,中西艺术史中的数学观念及其审美实践为理解这一技术话语提供了经验参照。就文学生产而言,ChatGPT相对微软小冰对自然语言建模的迭代与升级在佐证...
关键词:算法传播 人工智能 智媒时代 文学生产 数学思维 
从“文学终结论”到“文学变化论”——米勒之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论的互动与反思
《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59-69,共11页赵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项目编号:22JJD750015)的阶段性成果。
提及“文学终结论”(The End of Literature),就必然要提到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1928-2021)。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论语境中,我们只知道米勒是“耶鲁四人帮”之一,是美国解构主义文学批评阵营中的一员主将。但...
关键词:文学终结论 中国当代文学 希利斯·米勒 中国文论 解构主义 文学批评 大众文化 
米勒的“焦虑”“影响”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
《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70-78,共9页肖明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研究的反思、转型与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BZW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15);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媒介与文艺公共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G2021008)的阶段性成果。
米勒是一位对我国文学研究影响甚巨的理论家。他生前来我国交流数次,并做了三十余场次的学术报告。(1)他的研究著述在我国译介多种,并且得到广泛引用,在文学研究的具体领域产生不小的学术效应,以至于成为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终结论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著述 米勒 反思与建构 译介 公共性 
遭遇“文学终结论”:一个经验性考察
《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79-85,共7页徐晓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布鲁姆‘莎式崇高’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2XZW040)的阶段性成果。
自从人类进入文字文明,文学就一直作为最重要的艺术门类站在诸种艺术形式的顶端,与其说“文学作为艺术”,不如说“艺术作为文学”。这对诗文传统悠久且强盛的中华文明来说尤显如此。站在千年之交,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在文字文明逐渐替代...
关键词:文学终结论 永恒轮回 诗文传统 宿命 乐舞 中华文明 经验性 
文学终结与文学自主存在——基于阿多诺文学自主理论所作的思考
《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86-92,共7页李进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西方理论话语的冲击与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项目编号:2024JZDZ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就21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而言,“文学终结论”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引发了学界关于文学是否会终结的持久而广泛的争论(1),也激发了我们对文学的地位和其未来命运的长久的、深层的思考。整体地审视“文学终结论”以及...
关键词:文学终结论 文学思潮 电信技术 文学命运 未来命运 阿多诺 自主 
数字人文技术下的“文学终结论”——基于元宇宙文学生态的反思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严旭 马晓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研究”(L12AZW001)。
元宇宙作为新的艺术媒介是数字人文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凭借自由开放的虚拟现实空间、全新的感知方式和沉浸式交互体验,对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形成了挤压之势。与此同时,数字人文技术之下的人工智能写作经由人机协作引发了文学主体的重...
关键词:数字人文 元宇宙 人工智能 文学终结论 
论数字卦名称的动态发展过程
《周易研究》2024年第5期89-101,共13页孙航 骆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卦研究”(20YJC720019)。
数字卦的名称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包括酝酿、产生、传播、基本统一和继续使用五个阶段。1978年底,张政烺在吉林大学古文字研讨会上提出“易卦”说,为“数字卦”名称的产生奠定了内容基础。1984年,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在武汉...
关键词:数字卦 张政烺 清华简《筮法》 丁四新 数字卦研究终结论 
超越历史终结论的纷争——来自福山与列斐伏尔错位时空的理论“对话”
《世界哲学》2024年第4期16-23,160,共9页刘冰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MEGA2视域中的马克思法语笔记与思想转变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CZX003)的阶段性成果。
近20多年以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始终是学界讨论的重要对象,他基于黑格尔、尼采等思想炮制了历史终结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存续背书,引起诸多关注。有意思的是,早在福山之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也引用黑格尔、尼采等思想,...
关键词:福山 列斐伏尔 历史终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生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