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学

作品数:221被引量:17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国良方利山杨小明刘兴邦乐爱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朱熹理学基本特征的探讨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8期14-16,共3页温放 温纯如 
一、朱熹“理学”的本质是以“理”构成“理一元论”的哲学系统。他认为“一物须有一理”。二、“理学”的基本形式分为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道,是万物之本;气是世界具体的事物。道是第一性的,气为第二性的,理气不可分。三、“理学...
关键词:理学 本质 形而上形而下 基本原理 认识方法 
朱熹的理性精神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被引量:1
《数学教育学报》2024年第1期85-88,102,共5页崔皓翔 宁连华 岳宝霞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及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化改革研究(TJJX18-018)。
理性精神是数学内生的精神文化,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变革的动因之一.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精神品格中蕴涵有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理性智慧.试以理性精神为切入点,通过研析朱熹理学中理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穷理的认识方法和居...
关键词:理性精神 数学教学 朱熹理学 结构化知识体系 深度探究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采纳与融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张凯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宋明理学的诠释研究”(19BZX058)。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在若干方面都采纳了朱熹理学的心性论来佐证天主教义。首先,朱熹理学主张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心分为道心与人心,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其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
关键词:耶稣会士 朱熹理学 阳明心学 心性论 
阅读史视域下朱熹《小学》教育活动图景的考察
《朱子学研究》2023年第2期91-105,共15页许至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儒家经典通俗化诠释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XC005)。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其丰富的著述中,道德启蒙教育类读物常为人所忽视。事实上,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从启蒙视角编著了一系列读物,笔者将其分为五类,具体见表1。这类著作主要涉及哲学与教育学两个研究领域。目前哲学界以肯定朱熹关于...
关键词:张志公 《小学》 阅读史 《童蒙须知》 朱熹理学 道德启蒙 教育学界 方法和原则 
明末清初天主教与阳明心学的苦乐之辩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5期173-179,共7页张凯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宋明理学的诠释研究”(19BZX058)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教,与阳明学者针对人生之苦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辩论。阳明学者认为乐是心之本体,圣学自然具有乐的境界;传教士认为乐的境界需要通过为主受苦才能达到。二者对于苦乐的不同看法源于他们对于灵魂与肉体的不同理...
关键词:天主教 阳明心学 苦乐 朱熹理学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传承演变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1-9,共9页王国良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6sd07)。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流派,阳明心学继承朱熹理学,又与理学相区别。朱熹的格物致知、格物穷理接近于实事求是,对于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言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朱熹塑造的“醇儒”理想人格能够为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培养实践...
关键词:理学 心学 格物致知 良知 传承 
朱陆争辩钩沉——兼析陆九渊心学的理论意义和重要价值
《周易研究》2023年第4期96-110,共15页彭彦华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项目:“陆王心学与当代国人的人文信仰建构研究”(The research of the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s humanistic belief based on Lu and Wang’mind philosophy)(20GZGX09)。
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分歧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由于对“理”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分歧——朱“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谈“穷理”(“道问学”),陆说“明心”(“尊德...
关键词:朱熹理学 陆九渊心学 朱陆争辩 朱陆异同 
“浊世清流”乃错觉,魏晋名士皆“戏精”?
《读好书》2023年第11期31-33,共3页董铁柱 
根据老生常谈,一个时代的思想来源于生活,又会对生活起着指导的作用,思想和生活是正相关的。这样的理解通常会导致一个错觉,那就是在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会大致符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哲学思想。比如由于朱熹理学的关系,不少人想当然地...
关键词:魏晋名士 朱熹理学 独尊儒术 行为准则 董仲舒 哲学思想 汉朝 错觉 
近代学界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研究分歧与进展
《朱子学研究》2023年第1期163-176,共14页王绪琴 
在儒家那里,心性论主要关注的是先天道德(天道或天理)何以通过人心贯通于人生的问题,这是儒学的核心问题。自孔子以来,儒家给我们展示了众多路向和理论形态。而自孟子重视心性修养以来形成的理论进路,至宋代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精微的发挥...
关键词:心性论 天理 宋儒 心性修养 朱熹 孟子 理论进路 
朱熹理学与禅学的家族相似性被引量:2
《齐鲁学刊》2023年第2期5-13,共9页董占梅 石义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禅之延异”(16FZX013)。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
关键词:朱熹 理学 禅学 家族相似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