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识字

作品数:980被引量:27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虎廖哲勋王丽梅任玉青仝金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课程(小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5期74-74,共1页马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认识常用字1600至18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
关键词:识字 学习 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4期159-159,共1页付银燕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认识汉字是了解文明的第一步。在小学教育中,认识汉字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识字 小学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探讨
《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0期211-211,共1页贺闻思 
简单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意义,强调了从兴趣出发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识字能力 策略研究 
让识字教学充满“磁性”——新课程识字教学感悟
《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7期22-22,共1页张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识字情境 识字方法 自主识字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5期155-155,共1页余映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与新课改倡导的理念相背离。力求探出一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识字质量的教学方法,让学...
关键词:识字教学现状 趣味识字 生活识字 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研究被引量:1
《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4期18-18,共1页朱秀花 
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是其未来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识字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只靠日常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识字 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培养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4期155-155,共1页孟毅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识字,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小学生的思想不成熟,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学习语文汉字过程中容易因为所学内容量大而引起混淆等问题。在小学语文识字教育上如何达到自主而且高效是小学教育...
关键词:自主识字 学习氛围 策略 习惯 
集中识字教学点滴体会
《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9期150-,共1页谢会颖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实用性的基础,是工具的工具,汉字的实用性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集中识字法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学生基本上已认识常用字,读书看报很少有生...
关键词:集中识字法 感知识字 自主识字 玩中识字 巩固识记 自觉识字 
引导学生巧识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浅析
《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6期172-172,共1页任桂霞 
识字是学生将来读与写之根基,是学习之基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识好字,以满足学生将来读写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巧识字,巧妙地识字,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传播语言的多种媒体及社会的大课堂去巧妙识字。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识字方法 自主识字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低段学生自主识字教学
《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5期23-23,共1页孙正艳 
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完善,自主识字成了最基本的识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开阔学生自主识字的视野,培养学生自觉的自主识字习惯,从而进行有效的自主识字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段 自主识字 兴趣 视野 习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