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标准

作品数:37被引量:11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镇源吴义诚安新奎赵德远张道振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海外英语》《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文学翻译的标准
《中国朝鲜语文》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申芬姬 
文学翻译的标准也要遵循翻译的一般标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将翻译的一般标准具体化并非易事。文学翻译与其他文体的翻译有不同之处,确定文学翻译的标准,首先要明确文学翻译的特性。作者从事出版工作多年,对汉朝翻译作品的编辑、加工、...
关键词:文学翻译 汉朝翻译 文学翻译标准 
量表评估在文学翻译标准中的运用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08-111,共4页谭其佳 方柏林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大数据背景下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策略——以英语网络教育为例”;三峡大学高教研究重点项目“基于SPOC的学术英语写作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大学英语学术写作能力SPOC培养模式研究”(J2019040)。
翻译作品既是艺术的体现,也是思维产品。翻译质量的好坏,需要以评估标准进行科学地评定,以有益于文学鉴赏和文学传播。本文从翻译标准的理论出发,分析了“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利弊,在文学翻译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中的量表评估,...
关键词:文学翻译 翻译标准 量表评估 
浅析文学翻译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83-85,共3页谢雨彤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师教学"惯习"视域下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XJK013BGD03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课题<民初文学翻译家研究(批准号:13YBA391)>;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国际化进程中的外宣翻译研究(批准号:15G6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青年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办法研究>(批准号:GD12XJY02)研究成果
文学翻译标准在研究过程中作为一个相应的理论系统,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种性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具有的相对性也是绝对的,其具有的绝对性也可能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文学翻译中其具有的这两种性质其实是由原作者所决定的...
关键词:文学翻译标准 相对性 绝对性 
再谈文学翻译标准——“达旨”译流行文学
《海外英语》2016年第3期100-101,共2页杜雯雯 
自有翻译活动以来,翻译家们就总结经验,归纳规律,中国传统文学翻译研究发展缓慢而坚实。近几十年来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质日益凸显,翻译研究愈加科学、开放。该文在分析"信达雅"和文学翻译特点的同时,在翻译研究多元化的基础上提出"达旨...
关键词:文学翻译标准 标准多元化 “达旨”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影响下的文学翻译标准
《人间》2015年第18期196-196,共1页马雪娟 
阐释学作为一种理解和阐释的哲学,它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传统的“文本忠实”的翻译标准进行了冲击,也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角度。
关键词:哲学解释学 翻译标准 伽达默尔 文学 翻译研究 阐释学 忠实 
从“求效果”到“致良知”——阳明心学对当前文学翻译标准的导向启示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杨镇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翻译价值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YY001
传统的文学翻译标准多以效果为导向,专注于种种翻译效果,却忽略了其背后的人心根源。对此,本文依托于阳明心学展开反思,主张当前应当将文学翻译的标准导向从"求效果"转向"致良知",即以良知为本,效果为末,指出翻译标准须致力于澄明译者...
关键词:效果 良知 王阳明心学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信”与“不信”的动态平衡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09-112,共4页李振娟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W201402)
中国译界对文学翻译标准"信"与"不信"的研究总是在"信、达、雅"的整体框架内延展和深入,这种研究多是单向的、静态的、二元对立的。而实际上,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决定"信"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分为客观现实的"信"和主观价值的"信",而"不信...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标准 
文学翻译标准中的读者关照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22-124,共3页李华丽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变译理论框架下的英语经典文学作品翻译研究--基于当代大学生阅读需求模式的调查"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C0778
综观诸家文学翻译标准论说,从中国到西方,从模糊论到目的论,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对读者的关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文学翻译标准的制定应因不同层次的读者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时期的读者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文学翻译 标准 读者 制约 
文学翻译标准刍议
《理论界》2014年第1期135-137,共3页谢云才 
2010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0DYY011)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对比方式分析了不同翻译研究流派文学翻译标准观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依据,借助诠释学原理阐述了这种传统翻译标准隐含的主观静态性,在哲学辩证法的思辨层面上论证了文学翻译标准应该具有的客观动态性,据此提出了动态翻译标准观。
关键词:翻译标准 诠释学 主观静态性 客观动态性 
视觉思维下文学翻译标准的反思——二论文学翻译中的视觉思维被引量:4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旷爱梅 
广西省教学改革项目(2013JGB192)
文学翻译是一个主体向客体融合的过程,其任务就是要能再现原作的美。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审美直觉心理,主要依赖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将经历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文章将从文学翻译的标准问题谈起,再次剖析视觉思维的过...
关键词:文学翻译标准 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过程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