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

作品数:917被引量:141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京力华学诚王学川丰子义岳天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道德评价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评价问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张汉林 颜孟晓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北京市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3059-0015)。
道德评价是指以道德观念为标准,在历史评价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在公共领域的言行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历史教学中,道德评价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道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范畴;道德评价是历史学的重要传统;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
关键词: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道德实践 道德经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道德观的交融及启示被引量:1
《理论导刊》2023年第7期93-98,共6页糜海波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理论主张,既是对“人类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又是对“历史必然目的”的理论澄明,持有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精神和以人民解放、自由和发展为旨趣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唯物史观为理...
关键词:唯物史观 道德观 交融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对文艺作品中“吝啬鬼”人物形象的审美判断
《中国美学研究》2021年第1期236-250,共15页徐振 唐子尊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9J013)阶段性成果
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存在着形色各异的"吝啬鬼"人物形象。在对"吝啬鬼"的评价中,道德评价占据支配性的地位。这类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作家在讲述"吝啬鬼"故事的时候自动带入道德评价;第二种是评论家们习惯从人性角度出发对"吝啬鬼"做...
关键词:吝啬鬼 道德评价 马克思主义 异化 历史评价 
论《史记》论赞对法家的评价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6-13,共8页姜晓娟 蒋蔚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法家思想以及法家人物的评价非常明显。他在《史记》论赞中的对法家思想、人物以及行事的评价,蕴含了自己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即支持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管理模式、提倡简约宽缓的法令条文、向往醇厚朴实的社会状...
关键词:《史记》 论赞 法家思想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马克思视野中的正义——以“塔克尔-伍德命题”为视角的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23-28,共6页徐峰 
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3-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KS009)
"塔克尔-伍德命题"认为马克思并非基于道德视角,而是从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功能和作用来批判资本主义。胡萨米等人对此予以驳斥,他们认为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的误读,马克思是用一种隐晦的和间接的道德批判方式谴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经过分...
关键词:“塔克尔-伍德命题” 马克思正义 生产方式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正义的在场与所指——以“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为线索被引量:1
《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徐峰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12BKS009)的阶段性成果
"塔克尔—伍德命题"是"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的始作俑者。这一命题认为马克思没有在道德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功能和作用来看待资本主义,得出结论认为剩余价值的剥削是正义的。胡萨米等人对此予以驳斥,他们认为...
关键词:“塔克尔-伍德命题” 马克思与正义 生产方式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是否消解了道德批判?被引量:7
《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1期17-22,共6页余京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及其当代观照研究"(12CZX006)
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之深刻转化。在此种转化中,历史唯物主义并未消解道德批判,而是将马克思早年基于"道德评价优先"视角而生发的抽象道德批判置于"历史评价优...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评价优先 历史评价优先 道德批判 历史批判 
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59
《哲学研究》2009年第12期3-10,共8页俞吾金 
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见解是:异化理论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以下使用“马克思哲学”这个用语,若无特殊说明,均指“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中只起着边缘化的、无足轻重的作用。这种见解可以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异化理论 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哲学界 边缘化 
阴险狠毒还是雄才大略——关于郑庄公的两种评价被引量:1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6,共2页曹丙燕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成功刻画了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而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章分析了造成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对郑庄公做出...
关键词:郑庄公 道德评价 政治历史评价 
试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两种视角差异
《学术论坛》2006年第8期5-8,共4页陈海静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在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表现出不同的评价态度,但这种评价态度的转变只是马克思对认识论视角与批判视角的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不注意区分这一点而单纯认为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道德评价占优...
关键词:马克思 唯物史观 认识论视角 批判视角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