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译学

作品数:13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娟罗国青范祥涛卫志强何元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外语与外语教学》《东北亚外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描写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以《苦闷的象征》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10期51-52,共2页沈聪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取得迅猛的发展,见证了描写译学的兴起。描写译学这一理念是由美国翻译家詹姆斯·霍姆斯提出的。他致力于克服翻译理论和实践间的脱节。本文以现代描写译学理论为依据和框架,以丰译本和鲁译本的《苦闷的象征...
关键词:描写译学 《苦闷的象征》 丰子恺 翻译特点 
描写译学下《剪灯新话》朝鲜朝译本研究被引量:1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第2期92-96,F0003,共6页孙鹤云 
描写译学是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它提出应注意关注译本与译语文化,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角度和途径。朝鲜朝时期(1392-1897)大量中国明清小说传入朝鲜,对朝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多被翻译成朝鲜文字。中国明代小说《剪灯...
关键词:描写译学 朝鲜朝译本 《剪灯新话》 
描写译学视角下的译本批评标准
《科技信息》2010年第27期14-14,7,共2页周红 
湖南省教育厅<论国内翻译批评的现代视野>;编号为08C505
传统的译本批评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唯一的,普遍适用的评价标准,但实践证明,这种标准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本文试图从秒学翻译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一个多元的动态德译本批评标准系统,即源语语篇多元系统,译语语篇多元系统和翻译情境多...
关键词:描写译学 译本批评标准 多元系统 
描写译学框架下的翻译定义研究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7期143-144,共2页唐勤泉 
基于先验猜测的传统翻译定义不能全面客观反映翻译活动的真实存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图里的翻译定义以实证为基础,充分尊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与判定翻译的标准,把所有被译入语系统视作翻译的语言活动都纳入了...
关键词:图里 描写译学 翻译定义 研究对象 
描写译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被引量: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16-20,共5页张文 王永秋 
本文介绍了描写译学学派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文章指出描写译学理论不像传统译学局限于强调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而是将翻译研究转向译语读者以及广泛的译语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解释翻译现象和揭示翻译的本质。描...
关键词:描写译学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零翻译初始规范形成的描写研究被引量:10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罗国青 
零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缩影。对零翻译形成过程的文本外历史资料的描写研究显示,零翻译是受文化交往社会规范制约的翻译活动。
关键词:零翻译 描写译学 初始规范 文本外数据 
论描写译学中的比较单位及其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121-126,共6页王娟 
西方描写译学始于比较,而任何比较都需要建立对应的比较单位。本文试图探讨西方描写译学在这一点上的相关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翻译单位及其与比较单位的异同,试图指出描写译学在比较单位理论上的一些缺陷,进而讨论建立比较单位的可行...
关键词:翻译学 描写译学 比较单位 翻译单位 
描写译学中的描写对象和描写方式被引量:9
《外国语》2004年第4期60-67,共8页范祥涛 
描写译学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译学研究新视角,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而且将研究的焦点转向以目的语及其文化为研究中心。不过,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理论上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在概述描写译学理论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翻...
关键词:描写译学 HOLMES 目的语文化 语境 翻译批评 
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108-112,共5页王娟 
Holmes首次对译学研究进行了理论性的论述 ,Tour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描写译学在翻译学研究中所处的中心位置 ,并对描写翻译学的整个框架做了更加详尽的阐述。本文通过对传统译学研究的回顾和对描写译学理论的综述并通过个案分析 ,着...
关键词:翻译研究 描写译学 历时描写 
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中的“作者原意”被引量:4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1-6,共6页胡翠娥 
传统文论中的作者意图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的普遍人性观指导着传统的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 ,它们都以是否忠实作者的原意作为惟一的目的和标准 ,原作和译作的关系表现为支配和被支配的主仆关系。解构主义对“作者的原意”和“创造性”所做的...
关键词:作者愿意 文化功能 描写译学 翻译实践 翻译批评 解构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