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教学

作品数:386被引量:97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母得志王显鹤孔妮娜胡雁李莹芬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PBL与TBL联合思维导图在卓越医生班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年第12期34-37,共4页聂磊 刘洁薇 王影 王显鹤 梅梅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No.SJGY2021087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卓越医生班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名卓越医生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传统PBL教学法的2...
关键词:儿科教学 卓越医生 思维导图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改革 
MOOC联合PBL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年第20期14-16,共3页耿雪静 尹宝慧 李宁 李莉 曲海燕 刘红 孙允霄 夏天 
滨州医学院面上项目【No.JYKTMS2021018】。
目的探讨儿科学临床本科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型教学工具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联合基于问题(PBL)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见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随...
关键词:MOOC PBL教学法 儿科教学 临床见习 联合教学法 
结构化临床见习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第9期8-10,共3页朱浩宇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o.GH150246】
目的评估结构化模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级以中医儿科学为必修课的中医专业学生共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采用结构化临床见习模式,B组采用常规的临床见习模式。采用理论考试、临床病例考核、问卷调查...
关键词:结构化临床见习模式 儿科 教学改革 
儿科教学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调查及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第24期24-25,32,共3页邬远林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教学模式对儿科带教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70名儿科实习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PBL教学模式,均教学1个月,教学前、教学结束时通过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关键词:儿科教学 评判性思维 PBL教学模式 
儿科护士模拟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第15期21-23,共3页白明辉 亢杨 张丽文 季佳 
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科研项目(No:JY20141097)
目的探讨以儿科护士模拟"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儿科临床课间见习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方法将2011级妇产专业课间见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把儿科护士培训为SP,实验组(SP组)针对SP进行问题式教学法,...
关键词:儿科学 教学方法 标准化病人 
儿科临床技能培训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被引量: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第14期20-21,共2页亢杨 白明辉 周丽娜 张丽文 王兴 杨菲 邓李玲 
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科研项目(No:JY20141091)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级临床本科60名学生进行两轮研究,一轮30人,每轮随机分成2组进行研究。2组各15名学生采用传统的示教法进行临床技能培训;2个实验组各15名学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临床...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 临床技能培训 本科生 儿科教学 
儿科教学中临床见习的必要性和方式探讨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第22期88-90,共3页李蕙 杨一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项目
儿科见习是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联系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桥梁,但目前逐渐被忽视甚至取消。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讨论见习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可行的方式,以期能使见习课程充分地为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服务,为培养合格的...
关键词:见习 中西医结合儿科 教学 
“治未病”思想融入儿科教学略议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7期56-56,共1页朱莉娜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起源甚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其中写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字里行间渗透着不治已病治未病...
关键词:治未病 儿科教学 临床实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