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燥

作品数:196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孙伯青袁玲玲高峰陈莉孙荣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学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防燥润肺食疗方
《饮食保健》2018年第17期56-56,共1页海尔 
川贝母蒸梨食材:雪梨或鸭梨1个(约400克),川贝母5克,冰糖20克。方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末后,装入雪梨内。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关键词:食疗方 润肺 防燥 川贝母 鸭梨 雪梨 冰糖 水蒸 
进补、保暖、防燥 寒冬女性养生三件事
《自我保健》2018年第1期74-74,共1页陈轶斐 
冬至一过,天气就愈发干燥寒冷,一派“凉燥”之相。有的人口干舌燥,有的人手脚冰凉;有的人需要进补,有的人更要保暖。我们的健康开始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进补 保暖 防燥 养生 女性 寒冬 口干舌燥 手脚冰凉 
处暑节气要调理脾胃静心防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7年第8期69-69,共1页史秀红 
处暑节气,表明夏季接近尾声,秋凉已到来……然而,夏季高温和闷热持续时间久,人们的气色、体质都欠佳,患感冒、中暑的不在少数,入秋后“秋老虎”常发作,所以处暑后应注意调理身体,养生保健。
关键词:调理脾胃 节气 防燥 静心 持续时间 养生保健 夏季 
冬季饮食六宜
《湖南中医杂志》2017年第1期86-86,90+168,共1页
冬季调养也应遵"养阴防燥"原则——中国人的饮食特点随季节变化而不同。进入冬季,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不少人在各类美食面前都放松了警惕。冬季饮食调养也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
关键词:冬季进补 饮食特点 饮食调养 季节变化 养阴 防燥 
秋冬防燥首选食疗
《家庭中医药》2016年第11期62-63,共2页孙清廉 
秋季燥邪当令,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中秋之后,天气渐凉,秋风肃杀,燥邪易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故多表现为凉燥。到了冬季寒邪当令,由于北方的冬天北风呼啸,雨水极少,所以,冬季的另一个气候特点也是干燥。秋冬燥邪伤人,最易伤肺与皮...
关键词:食疗方 寒邪 皮肤干燥 燥邪 大便秘结 凉燥 口唇干裂 咽干 大便燥结 滋阴润燥 
熬煮靓汤及时进补润秋燥
《儿童与健康》2014年第9期62-62,共1页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进补营养、强身健体。
关键词:进补 秋燥 秋季养生 滋阴润燥 秋季饮食 强身健体 健身汤 防燥 
适宜秋季防燥滋阴的药茶
《长寿》2014年第9期25-25,共1页刘芳菲 
秋季天气逐渐由热转凉、由湿转燥,到了这个季节人体应注意保养肺气,调理、进补以滋润为主,预防呼吸系统疾患。下面介绍几款适宜此季养生保健的药茶,供老年朋友选用。1.杏梨饮配方:杏仁10克,梨1个,冰糖末适量。
关键词:药茶 秋季 滋阴 防燥 呼吸系统疾患 养生保健 杏仁 
秋季食疗,防燥护阴
《东方药膳》2014年第8期5-6,共2页邓泽行 
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也就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相应,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于是《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保养原则,指出秋冬季。声一定...
关键词:秋季食疗 护阴 防燥 《黄帝内经》 阴阳变化 生理活动 秋冬养阴 自然界 
宝宝的防燥粥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2年第9期19-19,共1页魏子 
梨粥做法: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粳米健脾益气。两者煮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
关键词:梨粥 防燥 生津润燥 清热化痰 健脾益气 益气健脾 滋阴润燥 粳米 
秋季防燥养肺平安度寒冬
《糖尿病天地》2009年第8期66-68,共3页徐雯洁 
8月7日立秋之后,天气渐渐开始转凉并且气候会变得越来越干燥。秋天以燥为主气,容易伤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若肺为燥气所伤,则在冬季易患流感及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流感及肺部感染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
关键词:养肺 秋季 糖尿病患 寒冬 防燥 呼吸系统疾病 非糖尿病人群 死亡风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