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数法

作品数:17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刚李忠勋更多>>
相关机构:婺源县教育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常州市朝阳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读写算(小学高年级)》《数学大王(中高年级)(3-6年级)》《教育进展》《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份数法”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育进展》2022年第5期1488-1494,共7页张月梅 
“份数法”是小学数学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主要运用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倍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分配、百分数和解比例等问题中,它犹如一座桥梁,将这些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关键词:“份数法”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 思维发展 
份数法VS转换单位“1”
《数学大王(中高年级)(3-6年级)》2021年第12期36-37,共2页黄旭军 
阿木老师正在校园里散步时,号称“小灵通”的小张同学急匆匆跑来:“老师,吵架了!”阿木老师马上把散步模式调整为急驰模式,飞速冲向学校草坪。只见一班、二班各十来人正在争吵着,细问之下,原来是2个班的学生干部在商量打扫草坪的事。一...
关键词:老师 模式调整 小灵通 草坪 散步 份数法 
用“份数法”化解分数和倍数学习难点——从初中数学视角看小学数学教学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年第5期86-88,共3页马国庆 
小学数学中,与分数或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融入加减变化后有多组分数或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小学没有学过方程的方法时,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份数法”:将分数或倍数关系转化为份数的比的关系,利用不变量...
关键词:分数关系 倍数关系 份数法 基本量思想 方程思想 
“份数法”的妙用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2017年第4期42-43,46,共3页边小勇 
有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往往既有比又有分数(或百分数),用一般方法去解比较麻烦。如果能将题中的比或分数转化成份数,找到份数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能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240棵,...
关键词:苹果树 速度比 
用份数法解更巧妙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2015年第4期40-41,共2页肖国春 
【例1】某书包厂本月生产儿童书包18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1/5。本月生产的儿童书包比原计划多多少个?【一般解法】先求出原计划生产儿童书包的个数,18000÷(1+1/5)=15000(个);再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的个数,15000×(1/5)=300...
关键词:数法 返回时间 公路隧道 返回速度 返回的 
利用份数法求解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13年第10期44-44,共1页白雪 
【例1】11/34的分子加上一个数,而分母减去这个数后得到的分数约分为手,这个数是多少? 【思路点睛】如果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从11/34的分子分母加上1,2开始,一直到加上7,才会找到答案。如果数值再大些,列举法的烦琐就更明显了。...
关键词:份数法 求解 利用 列举法 分子 分母 个数 约分 
用“份数法”巧解分数除法问题被引量:1
《数学小灵通(启蒙版)(学龄前)》2013年第7期9-10,共2页孙书国 
学了分数除法以后,你一定对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一般解法很熟悉了——根据求单位“1”用除法的方法来解。现在给你介绍另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好方法——“份数法”。这种方法很巧妙,想学吗?跟我来。
关键词:分数除法 份数法 巧解 单位“1” 一般解法 
利用“份数法”巧解分数除法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小灵通(启蒙版)(学龄前)》2010年第10期3-6,13,共5页沈刚 
同学们,你们对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很熟悉了吧?不就是写出题中几个量之间的 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吗?对,但在这里要给你们介绍另外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份数法。你们想学呜?不妨跟我来。
关键词:分数除法 份数法 巧解 利用 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 同学 
用份数法解题
《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中旬)》2008年第Z2期87-87,共1页祁增年 
例1两桶油共重32千克,第一桶油倒出14给第二桶,这时第二桶比第一桶多2千克,第二桶油重多少千克?
关键词:份数 千克 第二 倒出 井深 油重 解题 重量 分析 井底 
以不变应多变——谈用份数法解应用题策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1期80-81,共2页陈岳峰 
写在前面的话:2006年9月,来自内地沿海七个省市的16位数学教师,受教育部的委派,到香港的各个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数学交流和辅导工作。我很幸运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被分派到香港九龙与沙田的两所小学工作,平时除了帮助香港教师备...
关键词:应用题 份数法 数学教师 辅导工作 数学交流 教师备课 教研活动 教育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