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水上

作品数:164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中民章彩云罗爱玲黄黎星于冠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西安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工夫在诗外
《东吴学术》2025年第1期5-8,F0002,F0003,共6页南帆 
我曾经多次言及随笔写作带来的快乐——超过了论文写作。供职于专业研究机构,论文写作属于日常事务。我屡屡不务正业,抛开论文逛到随笔的领地。我时常盘算着一件事情,哪一天厌倦了理论的高头讲章,退出江湖,随笔大约是一个寄托心情的所...
关键词:论文写作 专业研究机构 风行水上 随笔写作 高头讲章 自由表述 日常事务 
学习是很个人的事情
《科学家(少年)》2024年第10期74-77,共4页沱沱 
“被推着前进”,不是我要的“成长”可你心里也知道的,这些,都不是你自己的愿意,你要的“成长”。“成长”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如同风行水上,是一棵树从一颗绿色的小种子抽芽、长叶、成枝,直至越过其他树木,开始享受到呼啸而来的、更...
关键词:风行水上 一棵树 自然而然 成长 
“有力”与“无意”:中国诗学中“风”与“水”的意象
《文艺研究》2024年第9期43-58,共16页浅见洋二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常以“风”与“水”的意象论述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意图讨论的首先是文学所具备的“力”,如杜甫“词源倒流三峡水”等,通过强大激烈的风与水的意象,呈现出文学的力及其带来的运动、变化。进入宋代,与上述性质略有不...
关键词:中国诗学 文学本质 文学作品 水意象 文学观 风行水上 苏轼 杜甫 
走出来的博物学(一)雨夜麓山观虫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范雄伟 林继伟 
当你看到“博物学”这三个字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视野开阔的达尔文肖像画还是各种版本的《昆虫记》?是国家地理还是自然博物馆里的那些动植物标本?…一切文明,都累积了丰富的与外部环境打交道的经验,博物学是最古老的人类与自然打交...
关键词:生命科学院 博物学 视野开阔 科普 动植物标本 风行水上 在自然中 外部环境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初中语文片段作文训练探究
《女报》2023年第2期99-101,共3页潘桂萍 
中学生写的作文,存在的问题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作文叙事语言比较平淡,描写较为单薄,内容不够充实,情感不够深切。要改变这种情况,以灵活运用片段进行作文训练,能化整为零,化被动为主动,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于无形中渗透作文教学。片段作...
关键词:初中作文 语文教学 片段作文训练 
风行水上涣
《教师博览(上旬刊)》2022年第12期49-51,共3页宗城 
“风行水上涣”是《易经》的典故。《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涣者,一日王命,一日文章。郑玄说,这里的文章是礼法的意思。到了宋代,“风行水上涣”成了写文章的一种风格。苏淘说,风行水上,天下之至文也。“平常所了然...
关键词:风行水上 文章 《易经》 
就地取材 决胜千里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2年第28期4-7,共4页苏丽梅 
在紧张的考场上,写作文时,突然或经常性地不知如何下笔开篇,怎么办?别怕别慌,也别瞎编。借用一下明代学者丘濬的诗:吐语操词不用奇,风行水上茧抽丝。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是的,不必把写作想得多么深奥复杂,只要你还能看、还...
关键词:作文素材 风行水上 就地取材 口头语 绝妙词 考场 写作文 景物 
今人今语
《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20期64-64,共1页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朱光潜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段,是一次能量释放过程,重在参与,...
关键词:能量释放 风行水上 朱光潜 重在参与 艺术的生活 妙处 时间段 
瀚海拾贝 收割文常——古代文化常识复习策略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2年第9期4-6,共3页徐建华 
高考考查文化常识题,旨在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如果不了解必备的古代文化常识,学生阅读时就无法贯通文意,产生理解障碍。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此句含有大量的文化常识(后文简称“文常”)。阅读时,若考生对“草”...
关键词:文化常识 后文 理解障碍 风行水上 复习策略 文言文 弘扬传统文化 知识点 
张浩作品
《浙江工艺美术》2022年第6期67-67,共1页张浩 
以小见大,以风行水上、青云万里、大漠风歌、远山叠翠四个自然景色来表达万象无疆、大国无疆。
关键词:以小见大 风行水上 自然景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