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希腊》

作品数:85被引量:12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静屠国元边立红潘艳慧郭长海更多>>
相关机构:常州工学院西华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司显柱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应用研究——以《哀希腊》为例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胡秀丽 
2022年安徽省级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诗的英译”(SK2022B016);2023年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合肥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研究”(SK2023B011)。
文章运用司显柱所建构的翻译评估模式对查良铮的《哀希腊》译本进行质量评估。首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分析了原诗的语域以及韵律,再从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层面对译本中的概念与人际意义偏离进行分析和统计,最后对译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翻译质量 评估模式 《哀希腊》 
马君武翻译拜伦《哀希腊》诗篇的忧国情怀
《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李华 李静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2021年“金牌导游”培养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WLSCJ2021-039。
1905年,民主革命志士马君武翻译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唐璜》的诗中诗《哀希腊》。在译诗之中,马君武对拜伦的诗文内容加以改写,把自己的忧国情怀寄寓其间,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关键词:马君武 《哀希腊》 翻译 改写 忧国情怀 
论英诗格律的译法探讨——从《哀希腊》汉译本说起
《现代语言学》2023年第11期5482-5488,共7页郑雨晴 余意梦婷 
英诗汉译研究屡见不鲜,且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文本存在各自的翻译取舍,最终导致译文呈现效果的差异。其取舍的探讨主要聚焦于诗歌形式与诗歌内容。而相较于更容易传递对应的英诗内容,形式上的呈现因译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及时代背景的...
关键词:诗歌 英诗格律 翻译 
梁启超首译《哀希腊》及其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2022年第15期76-78,共3页王宗浩 
经过研读梁启超对《哀希腊》(时译《端志安》)的初步译本,认为梁启超有意识地突出目的与文化模式,突出了诗歌译本的工具性,并调和译文目标和译者策略之间的矛盾,成功刻画了热爱自然的伟大形象。他对拜伦时代的想象建构与对希腊文化的悼...
关键词:《哀希腊》 译者策略 目的与文化 中华民族复兴 梁启超 文化内涵 热爱自然 集体记忆 
“白话文百人百论”七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苏曼殊、章士钊、高一涵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244-256,共13页李春阳 
苏曼殊苏曼殊似乎是有意地混淆他的生活和他的写作,自己执意要将生活和文学过成一个。有人说他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以他自己的话,是“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关键词:苏曼殊 放浪不羁 《哀希腊》 白话文 章士钊 起伏不定 高一涵 拜伦 
论译诗难与译者的双语言问题——从拜伦《哀希腊》汉译本说起被引量:3
《外语教学》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孙太 文旭 
写诗是语言的艺术,译诗也是语言的艺术,属于诗歌的再创作。译诗难乃译界共识,但诗歌并非不可译。译诗之难,难在诸多方面,但译者的双语言功力欠缺和文本细读不够,无疑是导致误读和误译的首因。研究拜伦《哀希腊》之汉译本,比较马君武、...
关键词:《哀希腊》 诗歌翻译 双语言功力 文本细读 诗人兼学者译诗 
希腊独立战争:文明夹缝里的小国修炼
《看世界》2021年第9期50-54,共5页
在文艺复兴的刺激下,希腊精英对“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古希腊文化的继承意识逐渐苏醒。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重返同文同种的欧洲民族大家庭。2021年3月25日,距离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刚好200周年。英国诗人拜伦在《哀希腊》中吟唱:“...
关键词:《哀希腊》 英国诗人 古希腊文化 民族大家庭 同文同种 文艺复兴 拜伦 静穆 
改写理论视角下中译《哀希腊》的历时性研究
《新纪实》2021年第10期81-86,共6页张康 
从《哀希腊》首次被译介到中国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更迭,《哀希腊》的翻译也随之数次更新。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些不同时代的译本并非都是对原文的忠实呈现,有些甚至与原文存在不小的偏差。为何同一个原文本会催生出多...
关键词:《哀希腊》 理论意识形态 主流诗学 
文化语境顺应下的《哀希腊》本土化分析
《今古文创》2020年第22期22-24,共3页王敏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xun-chxzs2019111。
拜伦的《哀希腊》出现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我国民族文学的重要时期,唤醒了国人的社会理想和革命斗志。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不断深入,翻译的社会性也得以凸显,翻译研究从文本层面逐渐更加关注文本之外的外部因素,从以原语文...
关键词:文化语境 顺应论 《哀希腊》 本土化 
浅析《哀希腊》翻译对文学作品交流和演绎的影响
《校园英语》2020年第19期238-239,共2页魏家朋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封建统治衰败,西方列强入侵,拜伦的文学作品中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当时深深吸引了中国的文人,从而掀起《哀希腊》的翻译热潮。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哀希腊》几个中文译本的政治化改写,分析拜伦式英雄形象中国化过程中导...
关键词:《哀希腊》汉译 拜伦式英雄 改写与误读 翻译与作品演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