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

作品数:346被引量:2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红春李娟钱志熙吴夏平孙学堂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题滕王阁
《当代学生》2023年第14期F0003-F0003,共1页 
此诗主要是承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而来。首联写滕王阁昔日的来历及今日的状况;领联从时间上人手写其经历的沧桑之变,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颈联从空间着眼,有远有近,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
关键词:初唐诗人 滕王阁 无限风光 相互对照 
何刚:高个子校长的“高效益思维”
《教育家》2023年第15期43-45,共3页王俊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千多年前,初唐诗人王勃写下的这一名句,让人心驰神往。如今,诗人笔下人文荟萃的蜀川,又崛起了一所令众多学子心向往之的优质校——成都市新津为明学校。新津为明学校创建于2008年,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
关键词:何刚 私立学校 一所 初唐诗人 新津 部队大院 心向往之 寄宿制 
诗言情,景言美——以《春江花月夜》为例谈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育
《山西教育(教学版)》2023年第4期81-82,共2页张玉忠 
《春江花月夜》源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专栏,它是一首由初唐诗人张若虚所创作的乐府诗,清代沈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它为“孤篇盖全唐”,闻一多先生以“诗中的诗”盛赞了其艺术成就和文学地位。而这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 审美鉴赏 闻一多先生 诗歌审美 初唐诗人 张若虚 自然美景 
编给初中生的唐诗读本——八年级唐诗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2期96-101,共6页李一凡 刘秋琴 张悦彤 
八年级教材中的唐诗共有十五首。按时间划分,初唐诗歌两首,分别是八上《野望》和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盛唐诗歌八首,分别是八上《黄鹤楼》《使至塞上》《春望》和八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石壕吏》...
关键词:《使至塞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送友人》 盛唐诗歌 中唐诗歌 初唐诗歌 《石壕吏》 晚唐诗歌 
初唐旗帜张若虚
《小星星(阅读100分)(小学4-6年级)》2021年第5期38-39,共2页陈磊  
初唐诗人们已经很努力,但还需要一锤定音的人,这时一位集大成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使命,他写下的一首诗号称:"孤篇盖全唐"这位集大成者,叫张若虚。历史上对张若虚的记载非常少,他被人们熟知就是因为一首诗。他到底写了首...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初唐诗人 集大成者  
说杨炯《从军行》
《语文月刊》2019年第4期58-59,共2页蒋寅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虽是历来相沿的乐府古题,通常是抒发希望投军从戎的慷慨意气。但初唐诗人杨炯写这首古题乐府诗,却具有特殊的时代...
关键词:《从军行》 杨炯 初唐诗人 古典诗歌 两性关系 情感内容 乐府诗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6期136-137,共2页陈小蕊 
【教学创意】1.以史为经纬。分析初唐诗坛的现状,厘清诗歌进入初唐时期面临的发展窘境,引导学生得出初唐诗坛改革的迫切性,为引进陈子昂等设伏笔。2.以诗人群为坐标。张若虚的诗歌神话并非独步江湖,与他同时或先后登上初唐诗坛的诗人,...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初唐诗坛 初唐诗歌 教学创意 初唐时期 引导学生 以诗证史 
燕园重识“张若虚”
《考试与招生》2017年第3期52-53,共2页董立彬 
燕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被岁月赋予了特有的灵性——北大精神。在燕园读书,得以近距离感受北大,这里有中国当代最顶尖的学者大师,带你穿越知识的殿堂,走进无边的疆域,见识一个更加辽阔的世界,带你穿越时空,重识初唐诗人张若虚,重温唐...
关键词:张若虚 北大精神 初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 历史渊源 中国当代 近距离 灵性 
灯节话元宵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7年第2期14-16,共3页丁武 
元宵的起源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正月十五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节日...
关键词:元夕 这一天 续齐谐记 紫姑神 灯赋 初唐诗人 观灯 浮圆子 周必大 狂欢之夜 
居高声自远
《学子(理论版)》2016年第12期4-4,共1页王明志 
蝉,俗名"知了",恰如它的叫声。每逢盛夏,在北京大学校园里,凡有树的地方,就有蝉的叫声。起先是一个蝉的叫:"知了——",接着就是整片林子的叫:"知了——",东边的林子停了下来,西边的林子又叫了起来,此起彼伏,昼夜聒噪不止,天越热,声越大...
关键词:初唐诗人 咏蝉 托物 听蝉 枯枝败叶 逆向思维 考试分数 生物知识 精神饱满 作文写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