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机器人

作品数:170被引量:867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陈盛徐向荣高翔赵明扬关永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基于力柔顺性的航天对接半物理仿真
《机器人》2024年第3期330-338,共9页罗睿 赵英杰 金辉 刘明洋 贺云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2023-Z17)。
针对6自由度空间对接的半物理仿真中存在的动态响应慢、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力柔顺性的串联机器人对接半物理仿真技术。采用重力补偿与导纳控制结合的方法,通过机器人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模拟真实柔顺对接运动,引入驱动延迟补偿...
关键词:串联机器人 半物理仿真 重力补偿 驱动延迟补偿 导纳控制 
基于几何参数标定的串联机器人精度提升被引量:8
《计量学报》2020年第12期1461-1467,共7页赵艺兵 温秀兰 乔贵方 吕仲艳 宋爱国 康传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5259,5190525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763);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训练项目(SJCX19_0513)。
为了提升串联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零参考模型(ZRM)的机器人几何参数标定方法。建立了包含方向矢量和连接矢量的机器人零参考模型;针对模型特点,利用改进遗传算法(IGA)优化求解零位方向分量和位置方向分量,给出了用IGA标定几...
关键词:计量学 串联机器人 几何参数标定 零参考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定位精度 
串联机器人标定系统的坐标系快速转换方法被引量:18
《机械工程学报》2020年第14期1-8,共8页乔贵方 孙大林 宋光明 温秀兰 韦中 宋爱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525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76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16KJB460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50095)资助项目。
针对串联机器人标定系统中的工业机器人基座标系{B}与激光跟踪仪测量坐标系{T}的转换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点拟合法和轴线矢量测量法的坐标系快速转换方法。该融合坐标系快速转换方法首先利用轴线矢量测量法获得旋转矩阵R,然后利用多点...
关键词:机器人标定 轴线矢量测量 基坐标系 测量坐标系 激光跟踪仪 
基于ADMAS串联机器人运动学仿真与分析评价被引量:4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146-151,共6页周欣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7JK0396)
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大量应用在装配、喷涂和焊接等复杂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以六自由度串联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法对串联机器人进行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应用影响系数理论,建立了一种运动评价方法,推...
关键词:串联机器人 动力学仿真 影响系数 评价 模拟仿真 
基于SimMechanics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机时代》2017年第1期5-8,共4页刘佳刚 吴艳阳 张立先 
武汉工程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2016)
在Matlab/Sim Mechanics工具箱中,根据串联机器人关节的运动链特征,建立了串联机器人模型,在常用工作空间求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im Mechanics求解工作空间的一种方法。通过关节角度等步长转动约束,求解机器人末端的位置,通过多...
关键词:SIMMECHANICS 串联机器人 约束 包络 工作空间 
基于KBE的串联机器人智能分析系统初探
《制造业自动化》2016年第1期128-132,共5页孙宙 王君英 杨向东 陈恳 
知识工程(KBE)是研究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工程知识的技术和方法论,通过知识的获取、表示和推理等过程来实现产品设计过程的自动化。以串联机器人为例,探究基于KBE的智能分析系统,并在CAD平台PRO/E中进行了系统搭建。该系统引导工程师在产...
关键词:知识获取 知识表示 知识推理 智能分析系统 
基于FPGA的串联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1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59-64,114,共7页张道德 尹洋 宋成龙 
通过Pro/Enginee构建5自由度机械手硬件机械结构模型,设计基于FPGA嵌入式处理器的NiosII的SOPC架构系统的软件平台,以及FPGA控制器与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并分析机械臂运动学的正解、逆解问题,通过VC、MATLAB等工具实现机械臂的最优解的选...
关键词: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机器人控制 机械臂 
基于Pro/E的串联机器人仿真平台设计被引量:1
《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第14期137-141,共5页郑登科 杨向东 孙宙 陈恳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需要将串联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和分析过程集成起来。针对这一集成要求,提出了基于Pro/E的串联机器人仿真平台,用于自动分析串联机器人上指定零件的受力情况。设计了构建仿真平台的机构装配模型,机构数学模型,零件装配树...
关键词:串联机器人 仿真平台 自动受力分析 设计分析集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