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

作品数:663被引量:74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志伟邓晓芒董滨宇舒远招温纯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德国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康德理性的有限与无限
《德国哲学》2023年第2期51-69,302,共20页俸军 
在康德那里,有限的理性何以能够提出无限的理念?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同时跨越于经验的和理智的两个领域,相应地人的理性能力在运用上也就具有不同维度的理解。在经验领域,人作为现象存在者,其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受...
关键词:康德 纯粹理性 理念 有限 无限 
纯粹理性如何训练自己?——“纯粹理性训练”读解
《德国哲学》2022年第2期36-51,314,315,共18页刘作 廖含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康德《伦理学讲义》的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2BZX078)阶段性成果。
康德在“纯粹理性的训练”中着重揭示了理性在理论运用中的思维结构及方法。这种思维结构及方法以符合范畴的方式显露出来。从量的范畴来看,纯粹理性试图对自己的对象给出定义;从质的范畴来看,纯粹理性对它的对象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
关键词:训练 范畴 形而上学 数学 法规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德国哲学》2022年第1期79-101,342,共24页残雪 
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1序言的阐释与批判,提出一种新型的、符合现代哲学发展趋势的哲学观。文章认为康德的这篇序言是对他的整个理论的结构和核心思想的深刻的阐释和全面的总结。作者在论文中努力做的是,在追随康...
关键词:实践 物质 矛盾终极设定 伊壁鸠鲁 
“……这个能思的我或者他或者它(物)……”——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我”的解读
《德国哲学》2018年第1期47-73,239,共28页威尔弗里德·塞拉斯 陈曦 王玮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塞拉斯哲学著作翻译与研究”(2017M621063)
康德关于能思存在之本性的论点基于表象“我”的具体本性。他认为,经验自我属于一个有思想的肉体实有,其内感官被心灵自己的状态激动,因此和外感官一样牵涉被动性。这样的心灵或理性只具有相对自发性,是没有归因能力的它(物)或精神自动...
关键词:我思 统觉 目的 道德律 
理解与翻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1辩证被引量:1
《德国哲学》2017年第2期89-102,231,共15页溥林 
所谓学术翻译,就是“理解和理解的塑形”,而塑形的一个标志就是将那些体现原作者思想的各种基本概念在母语中概念化、达乎语词;而这一塑形过程必然既受制于自己已然的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但同时又承袭、改变和塑造着它们。因此,从根...
关键词:理解 翻译 《纯粹理性批判》 先验感性论 
康德往来书信中的《纯粹理性批判》诞生记被引量:2
《德国哲学》2016年第2期45-54,共10页李秋零 
康德的往来书信包含着大量有关康德哲学体系形成、发展的信息。通过研读这些书信,我们发现,康德的代表作之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孕育实际上不是通常说的12年,而是长达16年之久,其中有5个关键的时间点,它们分别对应着特殊思想的形成和特...
关键词:康德 往来书信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导言》句读被引量:4
《德国哲学》2015年第1期3-30,共28页邓晓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12&ZD126)中期成果之一
本文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句读,共分两段,第一段概述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纯粹理性批判一方面保留了"自由"概念的可能性,从而单凭纯粹实践理性自身就足以对意志进行规定;另一方面排除了一切经验运用...
关键词:纯粹理性 实践理性 自由 理念 经验性 
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客体概念
《德国哲学》2015年第1期58-70,共13页姜维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5年度)项目“承认的政治与法的形而上学:黑格尔早期法哲学思想研究(1788~1807)”(项目编号:15YJC720017)资助
先验客体概念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由于一方面其意义精微且有层次递进,另一方面又与若干概念意义相近,所以有些许模糊难懂。本文首先对先验客体的概念进行梳理,概括出其作为统一性本身、统一性的规则与客观性之保障这三重含...
关键词:先验客体 表象 物自体 先验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